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教育技术领域,“智能+”大有替代“互联网+”之势,而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宠”。去年某中部城市开展“教育信息化2.0”培训活动,邀请沿海某中学校长为参训的校长们作报告。该校长就说,他们学校已经在研究“人工智能+教育”了,现在还谈论“互联网+教育”太low了。
沿海的中小学校是否已经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来改进教育教学?具体情况,笔者不得而知。也许,从技术角度来说,沿海发达城市的中小学可能已经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列而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但是,从教育理念角度来说,我相信广大家长、教师乃至很多校长都仍然停留在信息化时代之前,仍处在传统教育阶段。从对待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作业、手机APP进校园等新闻引起的热议看,我们可发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教育部,在当学校推广教育信息化而与广大家长产生矛盾时,几乎处理的办法都是对学校行为赶紧“叫停”。
这使得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教育技术发展得很快,可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仍然传统,很多家长、教师乃至校长持拒斥的态度。“教育信息化”目前来看,还是政府、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一厢情愿”的事,广大家长和学校似乎对此并不热衷,甚至还在大力反对。
年5月,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专列一章阐述教育信息化,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年3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年4月,教育部有颁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可是有多少家长、多少教师、多少校长乃至多少局长、市长了解这些文件?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中小学校园里、课堂上,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多少“信息化”了呢?我们很多的学校和课堂,仍然如几十年前一样,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即使多了一块“电子白板”,也只不过替代了“投影仪”,甚至只起到替代教师“板书”的作用。
迅速发展的教育技术与保守落后的教育理念正在拉大距离,我们的技术走得很快,可以说一日千里,可是我们的理念仍“几十年如一日”,尤其在中西部。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拉大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教育的差距。在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和较大的财政投入,既为教育技术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物质保障,又使人们的教育理念相对更新较快,所以信息化程度也较高。而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带来了教育技术装备更新困难,人们的教育理念更新更为困难,所以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就更慢。因此,中西部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将更加拉大。
在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技术,首要的是解决教育理念的问题。这不是靠政府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