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9
清晨的阳光刚刚爬上树梢,在杭州第二中学的办公室中,一位戴着眼镜、稳重儒雅的老师正低头写着备课笔记。
他就是杭州二中的特级教师、二级正高林肃浩,老师们表示早已对这样的情景习以为常。“我最佩服的就是林老师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能经常看见他为学生进行竞赛辅导的身影。”一位杭州二中的老师感叹道。
在杭州化学竞赛圈里,林肃浩的名字可谓“响当当”。他培养出省级以上化学竞赛获奖者七百多人次,其中一等奖就有两百多人。年,他指导的汤砚蔚同学获32届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实现了浙江省化学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一辈子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近40年,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清华、北大、哈佛、牛津、麻省理工等高等学府。
年11月,林肃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表彰。
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为学生装上兴趣的翅膀
林肃浩讲起课来十分风趣,深受学生喜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复杂的符号,如RaCl2、CH3COOCH2CH3、-[CH2CH(OH)]-n……但在他的讲解下,这些符号不再拘泥于黑板与课本中的一方小天地,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居里夫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变成了烹调过程中的化学小故事、亦或是尿不湿的分子结构。
“化学的价值不止于课堂。”林肃浩一直坚信这一点。他总是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反复思考如何将这些故事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他这一琢磨,就是三十多年,从最开始的磕磕巴巴,到现在拿起一支粉笔就能衍生出化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课之外,林肃浩还是杭二中化学兴趣班的核心教师。提起兴趣班,会让人想到的是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严酷的考试。而在林肃浩这里,兴趣班更重要的是“兴趣”二字,“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或喜欢的领域,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真正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发挥自己的潜力。”简而言之,林肃浩就是要给学生们的兴趣插上翅膀。
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林肃浩把他的兴趣班“搬”到了校外。拿着瓶子在河中取样,然后就地给学生讲解与河水相关的化学知识;鼓励学生收集鞭炮燃放后产生的气体,共同研究其中成分……
他还把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搬到了课堂。年,在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消毒剂立了大功。但是如果消毒剂使用不当,则会让消毒变成中毒。林老师让学生看一则新闻,然后在课堂让学生研究二氧化氯泡腾片的说明书,接着进行探究实验。这样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边实践边教学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令“化学兴趣班”名副其实。
从学生中来,到老师中去——引领晚辈,不仅限于学生
三十多年来,不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变革,林肃浩都一一见证。教室中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教育也变得越发多样化,林肃浩也在这个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改变着自己。“时代在变化,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教育体制想要解决的还是‘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学上’的问题,但现在,社会发展了、教育体制优化了、孩子们都有书读了,我们就应该开始考虑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
在教学之余,他带着自己的思考,就“学生发展”角度做了课题研究——《让资优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林肃浩“化学资优生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这项课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他也因此被邀请前往全国各地进行讲学和交流。
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他却乐此不疲。不止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林肃浩还是校园中年轻化学老师们的“偶像”。“林老师是元老级别的老师,非常乐于引领我们这些后辈”,杭州二中的一位年轻老师如是说道,“他会认真听我们每一位的公开课,在课后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除此之外,林肃浩还积极参与省市间举办的城乡教育助力活动,邀请乡村教师来到杭州二中一起聆听清华、北大、浙大等教授的报告;参与杭州二中惠兰学术活动等。用自己的专长和人脉为这群后辈和欠发达地区教师送去力所能及的帮助。
林肃浩在这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近四十年。现在全国各地很多教师也是林肃浩的学生。这些年,经过林肃浩培养的名优教师一批接着一批。年成立的“浙江省林肃浩名师网络工作室”,培养指导全省30多名化学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学员,其中有5位特级教师、7位正高级教师和十多位省级教坛新秀。年成立的“杭州市林肃浩名师乡村工作室”,送教下乡,培养当地骨干教师。此外,他还多次到新疆、甘肃、贵州等省参加支教活动,为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