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编背后的百态人生

手背有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7/5822001.html

“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一句戏谑,体现出了当今的流行就业观。席卷就业市场的考编热,正逐渐影响无数人的就业选择。

11月28日,国考笔试圆满收官,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而报名过审人数首次突破万。28日当天,.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6%,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6∶1。

对于立志考编的求职者来说,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省考日程。在他们看来,考上编制就“卷”赢了无数人,而在这条漫长征途中,有人成功“上岸”,有人孜孜以求,有人洒脱放弃,奔向新的赛道。

道路不止一种,答案不止一个。

“考公第四年,我想为人民服务。”

江苏南京职工小悦,25岁,医院工作

今年的小悦再度报名了江苏省考,这是她公考的第四年。

当记者问起,她为何目前工作稳定,依旧向往考公,小悦玩笑似的用了一句诗概括:“情不知其所起。”

小悦从年大学毕业时开始考公,第一年,差一点点进面。第二年,进面了,却是第三名。逆袭第一名的事迹总是出现在各大公考机构的卖课软文中,但大多数情况下,第三名只是“陪跑”。

在择业期结束后,小悦选择了在职备考。虽然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没时间复习,深夜里看着没有做的卷子,她也会颇感无奈,但比起全职备考所要承担的家庭与经济压力,工作更像是一个避风港,让她有了“保底”选择,可以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事业与人生。

作为一名往届生,专业又受限制,小悦只能逐一翻看岗位表,从地区、年龄、专业甚至性别限制中,筛选掉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从中挑选一个报录比最低的,增加“上岸”的希望。

而对于公务员身份所附带的社会地位、前景与稳定收入,小悦认为,那只是次要方面。

面对失败,她也会经常自嘲“报国无门”,却仍然越挫越勇,她表示:“我其实并不是为了这些东西去考,考公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执念,我想要的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假如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我将会站在新的起点上。”

从备考到放弃,人生不止一条道路

山东姑娘贝贝,22岁,应届毕业生

“山东的考编氛围太浓了,你只要走进学校图书馆,就能看到同学的案头,被粉笔、中公、华图的参考书三分天下,疯狂‘刷题’更是日常。等到学校统计就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许多同学都去了体制内。”贝贝坦言,自己最初的考编欲望,是受环境影响,后来考着考着,就有点“上头”了。

“我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沉没成本太高,总想要个结果。”贝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公考线下培训班一万多元,各类参考书两千多元,还有线上APP的会员、课程以及押题的开销,奔赴各地考试的高铁票、飞机票与预定宾馆花费,零零总总花去了三四万元,要是端不上‘铁饭碗’,我总觉得不甘心。”

但是编制的淘汰率太高,有些很“香”的岗位,例如附带北京户口,竞争比动辄:1,有些“三不限”岗位更是受人追捧。贝贝苦笑道:“看到报录比是以千打头时,我情不自禁眼前一黑。”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出国热”遇冷,“考公热”、“考研热”顺势兴起。人社部数据显示,届高校毕业生规模是万人,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万人,同比增加万人。

经历了数次失败后,贝贝又不愿意报考一些偏远地区的岗位,她认为:“就业也要有取舍,不能为了上岸而上岸,否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最近,她把目光从编制考试上转移开,积极面试一些私营企业,也获得了不错的offer。

回望过去的一年,贝贝由衷地感觉庆幸:“现在考编竞争太大了,不管怎样,有工作我就卷赢了很多人。有人说,有了编制才是上岸,但是我现在觉得,我也算是‘上岸了’。在普遍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与其求稳,不如切实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毕竟,人生的对岸不止一个。”

“旱涝保收”并非终点,重要的是选择赛道

江苏姑娘小雨,已在体制内工作5年

“体制外的人谈起公务员,第一印象就是万金油,相较企业,部分公务员岗位确实更注重综合素质而不是某项专业技能,所以很多人在还没有找准自己职业发展定位的时候,就会先跟风考个公务员。”对于当下的“考编热”,小雨笑着对记者说。

小雨研究生毕业后,通过选调生考试考回家乡,先在基层干了几年,目前已结婚生子,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

“不可否认,体制内一大好处是稳定,尤其经过疫情,至少不用担心一觉醒来就‘被失业’,所以很多人觉得考上公务员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但其实从公务员严格的考录程序和激烈的竞争比例就能看出来,‘上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不论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永远的努力。”

父母在,不远游。在恋家的小雨看来,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守好自己的小家,就是幸福。而小城市的就业选择并不多,公务员就是其中比较好的一种。她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我和老公是双公务员家庭,对彼此的工作可以互相理解,我们一起为小家庭奋斗,在家乡过得很好。”

对于“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这句话,小雨只是一笑置之。“很多人选择公务员,一是为了规避社会上炒作的‘35岁危机’概念,二是确实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认为‘学而优则仕’。不可否认,其中有一定的跟风因素,有‘应试思维’带来的路径依赖,也有对于就业市场与社会的迷茫与恐惧。实际上,个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才能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小雨说。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江苏省某机关单位吴女士,52岁

“体制内的工作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专业性人才进入体制内,除了去特定单位与部门,发挥才能的机会其实不多。”吴女士在江苏省某机关单位工作多年,对于如何培养新人,开展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学习财务会计的人才,对单位里的一般工作都能胜任。但是如何处理基层急难险重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都要经过系统性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

对于当下的“考编热”,吴女士认为,编制其实一直都是大热门。“我们单位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应届生与社会在职人员报考,其中就有不少的高学历优秀人才,但是我并不支持大量人才全部涌向公考。虽然我们机关倡导要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但是国家花费大量精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目的是希望人才能够多元就业,灵活就业,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助力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但就目前而言,体制内单位依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一些民营企业却遇到“招工难”“招工荒”,分布不均匀的就业形势,这反映出当下就业与求职市场的失衡与错位。

“民营企业应当多一些人文关怀,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要提高给员工的待遇,遏制等不健康的工作模式,转变对人才的态度,让员工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更利于促进就业市场多元化。”吴女士表示。

记者:方紫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