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语文邓稼先习题

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3/6326476.html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01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      两xiù()清风鞠躬尽瘁()()妇rú()皆知

彷徨()()平沙无yín()当之无愧()热泪盈kuàng()

锋芒bì()露zhì()友

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层出不穷(重叠;重复)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A.,,。:??B.。,。,??C.。,,。;。D.。,。:?。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赤子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

从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3)

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02课内精读

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8.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9.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10.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1.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

03 拓展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年试航,年交付海军,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米、米、米、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年11期)

12.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3.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15.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16.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04 写作创新

1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人的不同之处。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朴实,他们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但文化背景、性格却相差很大。作者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写作中,运用对比要把对立的两个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个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到不同的人与事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