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时间来到年,“考公热”依旧,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万人,但是国内教培机构却正经历着凛冽的寒冬。
年在教培整顿风暴中,面向基础教育的校外培训机构成为风暴眼,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猿辅导、作业帮等头部机构相继陨落。
在公务员考试培训赛道上的中公教育也正经历着至暗时刻,业绩股价遭“双杀”,千亿市值灰飞烟灭,净利润从年底大赚23亿元到年三季度大亏8.91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潮水退去,那些隐藏在深处的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商业模式遭考验
中公教育的公务员培训包括普通班和协议班两种模式,普通班“一手交钱、一手上课”,业务较为简单。而真正让中公教育在公考培训赛道上脱颖而出的却是协议班。
所谓的协议班是指公考类培训在报名时以“不过退费”为前提,先行缴纳报名费用,待考试成绩公布后,若考生未通过考试,则根据签订协议的不同,有的可%全额退款,有的则扣除部分学杂费后退还。
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低,因此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花大量资金时间参与培训显然得不偿失。因此这种“不过退费”的培训模式吸引了大量考生,也正因为如此,协议班的价格十分昂贵,价位通常在2万-5万元不等。
自年开始,中公教育便加大了协议班的推广力度,当年协议班占面授课程比例从59.02%一下增长到73.75%,同期公司的收入大增56%。
随后,协议班成为中公教育的主要创收来源,近年来,协议班模式为中公教育贡献了约75%的收入,除了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在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录考试及其他考试科目中大面积地使用协议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协议班“不过退费”,那么中公教育的收入从何而来呢?
要知道,通过协议班,中公教育建立起了高达百亿的资金盘,学生学费收进公办教育再存入资金池,前后差不多10个月,这中间的时间差价成为中公教育的重要盈利来源。
年-年,中公教育的理财类资产占资产总额始终在20%以上,最高曾达到70%。这两年公司分别花费了亿元和.3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
年中公教育获得投资收益高达2.59亿,占据利润总额12.41%,投资收益主要系理财及定期存款结息。年获得投资收益2.57亿,占据利润总额9.64%。
这也是为什么有关中公教育“退费难”的投诉频现的重要原因。对于中公教育而言,尽可能占压资金能够为公司带来实打实的收益。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年1月24日,有关中公教育的投诉量高达条,投诉内容集中在“退费难”的问题。
比如1月15日,有用户投诉称,自己年5月考完试,彼时中公承诺考完试不过就退费,但截至目前学费还没有退还,电话都打不通。
据一位前中公教育基层人士透露,中公教育的退费周期为30个-45个工作日,撑到极限时,可在确定退费后拖两个月左右。他接到的指示是:“好说话的学员能拖就拖,不好说话的才加急处理。”
这种肆无忌惮拖欠退款的做法虽然给公司带来短暂的利益,但是却让公司的口碑和品牌付出惨重的代价。
显然,国内目前对教培机构资金的使用和期限错配缺乏必要的监管。随着K12等校外培训机构被整顿,公考培训或将被纳入资金监管,届时中公教育“协议班——高现金储备——投资地产”的商业模式将遭受考验。
迎来强劲的挑战者
年教培行业虽然经历了整顿风暴,但是公考培训这条黄金赛道还是被资本押注。
去年2月,粉笔教育宣布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由IDG资本、挚信资本领投,CPE、德弘资本等,这是粉笔教育自年成立以来,首轮公开融资。这笔融资也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单笔最大融资之一。
近年来,在公考培训的赛道上,粉笔教育成为一匹大黑马,扩张迅猛,和中公教育形成直面竞争的态势。其线上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80%,年线下教育中心从30个拓展到个,团队人数也从0多人到突破万人,其中大部分新增人员是师资新增。
对于教培机构而言,线下扩张最大的瓶颈在于师资。年粉笔教育拥有超过名员工,其中师资团队占比超75%。其中,有大量优秀教师来自中公、华图等机构。
在中公教育口碑日益下滑的情况下,粉笔教育却收获了不少学员和教师的好感,而且还横向拓展教师、医疗、考研等科目的线下服务,与中公教育业务重合度就会越来越高。对于中公而言,粉笔教育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