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得失寸心知我的秋招路超详细过

个人介绍:,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民商法专业

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

就业去向:中国银行总行法律管培生

写在前面

暑假将至,许多毕业年级的学弟学妹即将迎来暑期实习或秋招备考,正式进入求职季。对我而言,这是一个过程漫长、节奏紧张,焦虑感与疲惫感常伴,同时迅速成长的一年。时至今日,回想过去一年的求职经历,许多情节和感受仍历历在目。非常感谢就业办的邀请,可以借此对自己的秋招路做一个梳理和总结。求职过程中,多次受益于pkulawjob中师兄师姐的经验贴,也得到了法学院就业办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一、一些情况

求职的共性与个性决定了经验的可参考性与不可复制性,每个人在决策时都会受到成长经历、自身条件、客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简单评判他人的求职选择,也不可轻信或比照前人经验。所以在展开介绍前有必要简要交待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我没有很早就开始职业规划,第一份实习也是在大四毕业前参加的,燕园里六分之五的课余时光都去做了喜欢的和“没有什么用”的事情。在好好学习之余,我本科四年的大部分时光投入在了学生工作和辩论队中,研究生的一半时间参与了模拟法庭。实在地讲,这些经历很难说对求职有什么直接功用,甚至很多在简历中也并不起眼,但我并不后悔并且非常感谢,因为正是这些经历而不是GPA或各种奖项一点一滴塑造了现在的我。这些经历所赋予我的“隐形”实力,也在工作和面试中给了我切实的帮助。

我的主要短板在于实习经历比较单一,资格证书也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就业选择。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我一共只有三段实习经历,分别是北京仲裁委、奋迅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组和方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争议解决组。总体上实习方向比较一致,目标偏好也与我所学的民商法学专业相关。虽然我个人对于将专业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有比较大的执念,但客观讲专业对求职方向不构成明显限制,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多做尝试,了解不同的领域与工作状态,便于做出合适自己的职业选择。资格证书方面,若有意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可以考取CPA、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等证书,为自己的法学背景加成。不过,丰富的实习经历和各种证书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具备较好的个人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没有这些成分加持也一样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

具体到秋招这件事,我的求职历程大致以暑期实习为节点划分为两个阶段。暑假前拿到了方达律师事务所和国开行的暑期实习,没有参加其他的实习招聘,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偏好和留用可能性,最终选择了律所。七月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暑期实习当中。方达DR的氛围和工作内容让我非常喜欢,当时留用的目标也非常明确,所以在实习期结束前并没有认真考虑是否参加秋招,也无暇研究具体的求职单位。

主要的变化发生在实习期的尾声,得益于方达在实习期满后不会强制要求实习生继续实习,而留用结果要在比较晚才确定,加之我对于其他领域的工作选择还不甚了解,九月底实习结束后决定投入到秋招的汪洋大海。之所以没有再参加其他律所的实习,是因为对我而言,方达已经是我在律师行业的dreamoffer,而且与秋招相比,再进行一份新的实习时间成本太高、可选择性太小。所以没有过多的犹豫和等待,便开始了秋招。第二个阶段我同时准备了金融类国企的秋招和国考。本着广泛尝试和不给自己设限的原则,这一阶段没有设定具体目标,求职方向比较多样。

我个人认为,对于没有非常明确求职目标的同学而言,争取并保留足够多的选择机会是必要的,虽然过程中不乏选择的痛苦和不同的挑战,但正是在不断地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才能渐渐深化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能与不能、想与不想。最终我有幸拿到了三个不同领域的offer,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中国银行总行。

二、关于笔试和面试

之前许多经验贴已经对公务员和国企的笔面试准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仅结合自身经历略述一二。由于我踏实准备笔试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半月,所以经验只适用于短期突击的同学,完整系统的复习方法再次安利婧一姐17年的帖子(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非常全面。

笔试方面,国企和公务员考试具有较多相似性,银行类的笔试一般是行测+英语+专业综合+性格测试,国考是行测+申论,因此行测部分可以一并准备,目标在国考的同学也可以借秋招笔试练手。关于国考,我用的是粉笔的书,开头先掐时间做了一套真题,明确了哪些部分是短板,然后2倍速看了图形、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部分的视频,这几个是我在练习时觉得有套路、好提分以及自身能力比较欠缺的部分。视频的好处是有重点地把做题的技巧教给你,而且容易集中注意力。言语理解、逻辑部分我快速过了一遍书,主要是为了掌握自己不了解的做题技巧。之后的重点放在刷题上,不停地刷题。由于没有时间做模拟题和专项训练,就先把看过的书上的例题做了一遍,再掐时间做真题,粉笔赠送的真题做完之后就在腰果公考网上找其他真题做。做题的目的有三,一是确定自己答题的顺序,二是不断熟悉学到的做题技巧,三是练习答题速度。

坦白讲,摸清行测的套路虽然短期内能迅速提高一定分数,但很快就到了上限,而申论更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下功夫学习和提高的部分,要想在国考中取得++的高分,还是建议大家早做准备,踏实练习。除了行测,银行的笔试中英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中行为例,虽然题目难度不高但题量巨大,所以首要目标是做完,其次是快中求对。英语能力的训练贵在平时,难以突击准备,需要注重积累。笔试中金融专业知识也有涉及,这方面我主要参考学习了中公银行一本通的知识点,并了解了中行近期的主要新闻,其余的就靠残存的经济学双学位知识和运气了。面试方面,我报考的中央部委是典型的结构化面试,中行则形式丰富。准备结构化面试时,我先熟悉了一下面试题型,结构化的题型比较固定,可以对其套路做到心中有数;之后选择性地看了两三个粉笔的视频,了解一些常规的答题思路和技巧;最后是跟同学一起完整模拟了一次面试。

个人感觉,对于文科学生+做过学生工作的同学而言,面试难度不大,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进行准备,关键在于理清思路,条理、自信、流畅地表达。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与小伙伴组队进行模拟面试,互相点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而言,中行总行的面试形式和内容就非常多样了,既有中英文笔试也有中英文面试,耗时一天。以法律管培生为例,笔试题型包括一道中文案例分析题目和一篇英文小作文,面试分三轮——英文群面、中文群面和中文半结构化。中英文群面均是辩论的形式,随机抽取正反方。

个人认为辩论式群面除观点准确、逻辑清晰外,与队友的配合更加重要,包括在讨论中积极主动发言,与队友合理分配论点、安排自由辩论顺序,计时上互相帮助等等。单面是半结构化形式,既有常见的面试问题,也有针对个人简历和专业知识的问题。我的习惯是在准备此类面试时,将常见问题列成list,每个问题准备一两个例子,列一下回答要点,这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快速联想相关经历,从容作答。专业问题的部分因人而异,我在面试中被问到了很多民法专业的知识,这部分很难事先做准备,主要依靠平时积累,这也提示我们打好专业基础非常重要。

三、一些教训与一点经验

完整的秋招一路走来有鲜花也有坎坷,有许多个沮丧、焦虑、纠结的时点,也有许多感动、感谢、感恩,个中滋味身处其中才能体会。这里仅与大家分享感触颇深的几点,教训为多。

1.从网申开始,规划时间线

我十月才正式开始海投各类网申,并着手复习准备国考,时间上已经比较晚了。身边不少准备参加企业秋招或国考的同学,在暑假期间或至少从九月份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网申和复习准备阶段,心中有了大概的求职方向和目标单位,相对会比较从容。缺乏规划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信息获取不够充分。搜集分散而琐碎的信息是一个很耗费时间和心力的事情,缺少事先规划容易遗漏和错过,所以建议大家从暑假开始就逐渐了解企业和公务员考试的信息,也可以与小伙伴组队,互相分享秋招信息,将搜集的信息整理在表格中,方便跟进。时间规划的第二个目的是从容应对网申。

大部分银行、金融央企的网申截止时间都在十月,而许多单位的网申内容是比较复杂的,节奏的滞后可能使自己在应对各个节点时都有些被动,后果就是无法认真填写每个网申,一些好的单位也可能因此擦肩而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得知自己没有收到某四大行笔试通知后,极其沮丧的登录网申页面确认这个残酷的事实,然后发现自己上传的证件照处只有四分之一张脸(原因可能是照片尺寸与要求不符)……所以,要尽早着手进行规划,提前准备好网申需要的材料,如中英文简历、近期证件照、生活照,甚至是一些常见问题的陈述,这样在填写各种网申时能够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规划时间线的第三个重要性体现在方便取舍,海投单位时很有可能出现笔试、面试时间重叠或交错的问题,加上这个阶段也是准备国考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合理的规划复习时间和考试时间,在不同的笔试面试中进行取舍。

2.保持自信的能力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求职阶段遭遇挫折,即使是那些斩获无数offer的大神,也有收到拒信的时候,何况普通人。我的挫败感从投简历开始,当时接二连三被几家心仪的单位拒绝,自信心一度备受打击。沮丧中也充满怨念——为什么简历都不能通过?那段时间在不止一次因挫败与朋友倾诉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求职是双向选择,每个人都有拒绝别人的权利也有被别人拒绝的可能;被拒绝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不够适合。也逐渐明白,社会是一片大海,游历的人都要承受平静海面下隐匿的波流。说实话,在被拒绝中重建自我不是一件易事,既需要自我消化、排解,也需要外界的帮助。

求职过程中,我多次叨扰老师、师兄师姐和朋友们,请他们帮助分析自己的问题、长短板,提供信息和建议。前辈的建议和鼓励使我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帮助我不断树立信心。后来经历的多了愈发感到找工作就像谈恋爱,健康的状态是双方势均力敌,而不是一方委曲求全。求职的心态不应该是跪求某家单位把自己收入麾下,而是双方寻找相互契合、彼此欣赏的共事者。在面试中,把面试官看成一个正在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合作者,不仅能适度消解自己的紧张感,也能有助于更加自信、得体地展示出真实的一面。

3.勇敢地面对选择

刚开始求职的时候,总抱有一种什么都想要的期待。初期这可能不是个问题,因为在后面的环节很可能会被动失去一些想要的可能。但找工作毕竟是个单选题,总要有最终做出选择的一刻。对我来说,做决定是求职中最难的一步,我尽可能将这个做选择的时点拖到了最后一刻,也因此被选择的痛苦纠缠了很久。回头看,对我做出决定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方法有三个,一是与导师的交流,二是对要素进行排序,三是角色代入。

导师们、前辈们的人生阅历,可以帮助我们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某个职业,了解这份工作在十年后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状态。而且导师往往对自己有相对更多的了解,也能在主观上帮助我们判断何种职业是更合适的选择。

要素排序则是按照重要程度对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要素进行排序,比如户口、待遇、专业相关度、工作节奏、上升速度等,把这些因素在心中排个次序,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角色代入是在做选择的最后阶段与自己对话,想象自己已经选定了某个工作,在接下来的三四天不断提醒自己所做的选择,问自己是否想过这样的人生。当然,充足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兼听则明,多找几个的师兄师姐了解信息,不要因个别非常积极或非常负面的评价对某种职业产生偏见。总之,选择是幸也是不幸,尽管取舍过程有些痛苦,但争取并保留选择权是有意义的。在掌握充分信息之后果断做决定,相信当下的选择,其他的交给时间。

4.还年轻,别着急

我在找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可能来自于“一定要找个好工作”的自我暗示,总是担心从校园到社会的这第一步走慢了、走错了。比如有时看到身边一些本科毕业工作做律师的同学,经验和薪水早在自己之上,不免有些焦虑——是不是太晚了;看到体制内一些师兄师姐充满获得感的工作状态,会担心自己之前对体制内工作的认知是不是太片面,以至于错过了一些机会。这些焦虑感也许都能归结为把第一份工作看得太重,赋予其太多意义,而忘记了自己还年轻,还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找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人能定义什么是“好”工作,在亲身经历之前,也无法验证它是好是坏。一个在别人眼中“不好”的选择,可能恰恰更适合自己,一个自己非常笃定的选择,也可能有后悔的一天。所以,其实不必那么担心和顾虑,这一步没有想象的那么沉重,人生轨道无数,趁年轻,还有很多可能。

写在后面

如果要总结人生中几个对我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的节点,秋招一定是其中一个。不过它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不是找到一份工作,而是更加认识自己。最后,再次感谢一路上给予帮助的所有人,也祝愿求职中的同学都能在这一年找到理想的去处,顺利而有收获

本文转载自pkulawjob(北京大学法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

作者:李梦梅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仅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