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思维桥梁我这样教

构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思维桥梁——我这样教一年级

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的就是要在未知和已知之间搭建认知的桥梁,让孩子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而开拓学生的认知领域,让新知识变成旧知识,学得更多的知识。

今天,学习第二单元的园地,讲读一读,连一连时,题目是左边四个字:他、打、马、画,右边是单韵母a、u、i。

读一读,连一连

他打马画u

七地你棋a

目不足五i

为了讲好第一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发现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就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这几个字和a相连吗?我发现只有十几个学生响应,大部分学生一脸迷茫的样子,看着老师,呆呆的、萌萌的,就好像在问“老师你说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我一看这样,就想肯定是讲课的方法出现了问题,怎么才能让学生明白字和韵母之间的关系呢?于是,我想一年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直观教学,用形象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看出来,说出来。字和韵母之间的桥梁是什么?是拼音。于是我给这四个字加上拼音,加拼音的时候,我有一把声母,用白色的粉笔写韵母,用红色的粉笔写。写完我说你们看这些音节有哪些相同点,孩子们马上就举起来手说,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韵母啊!那你明白为什么这四个字和a相连了吗?我们一起来拼读,并说出结果:因为它们有相同的韵母a,所以把它们和a相连。

tādǎmǎhuà

他打马画u

qīdìnǐqí

七地你棋a

mùbùzúwǔ

目不足五i

学生从一开始的不明白,到后来的每个学生都懂得,是因为我在字和韵母a之间,给孩子们建起了一个知识的桥梁——拼音。并用红色的粉笔标出音节中的韵母,在字和单韵母之间建立起思维的桥梁,让学生明白本题考查的隐性知识点是拼音中的韵母。一年级的孩子,教师应该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分步骤给孩子展示思维的过程,引导孩子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思维的敏锐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了让学生学会迁移和运用,我又让学生做了下面两个连线题,我让学生自己上来,标字的拼音,标完拼音以后,学生能很快的进行连线,而且非常正确。

这让我想起数学老师讲5可以分成3和2。老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就在3的下面,摆三个小圆片,2的下面摆两个小圆片。讲到合时,就把两组小圆片摆到一起,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老师还加上动作教学生,把自己的手拿出来,左边伸出两个手指,右边伸出两个手指,当讲到合起来的时候,把两个手掌并到一起,边做边说,学生印象非常深刻。数源于数,虽然教师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3、2和在一起就是5,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级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分步讲解,在一步一步指导中,让学生学会思考,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