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百姓心中,公务员是职业天花板。随着疫情的来袭,在经济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考公考编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有网友戏言“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这并非空穴来风。
据统计,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总人数为.3万人,同比增长了近35%,首次突破了万大关。其中某些职位动辄几百比一甚至几千比一的报录比更是凸显出了竞争激化的残酷。
近些年,随着考公考编的走热,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扎根于全国各地,一条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条也随之应运而生。
年,公考培训机构尺墨教育宣布获得金石资本万元融资。而公考赛道上的老玩家粉笔网,也完成了高达3.9亿美元的A轮融资。根据资料显示,年前三年季度,职业教育赛道共发生3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53亿元。
但与热闹的公考大潮和资本投入相比,当前的公考培训生意却显出了几分冷清。
中公亏损20-24亿,导氮各地退费困难,格燃跑路,此外还有多家公考培训跑路的,公开资料显示其他几家也都有几千万到几亿的亏损。公考培训,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目前已顺利“上岸”某省选调生的小李,曾是中公教育协议班的学员,他曾经花了3万多报名中共省考协议班,同时也使用华图和粉笔的资料。
用他的话说,线下班最大好处是能让人静下心来刷题,而且已经整理归纳好的资料能够减少考生获取信息的成本。
为了能够在百万人的竞争中胜出,不少公考人付出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补充能量”,也因此,公考培训曾被认为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但事实上,这并非是公考人的“常态”。毕竟,这不是一个靠“砸钱”就能定胜负的事情。
不同于看中续费率的K12教培市场,考研、考公类培训更多是‘一锤子’买卖,复购率低。况且,K12的消费主体不仅是孩子,更在于给孩子学习持续投入的家长,而考公面对的大都是具有更多选择的成年人。此外,在大规模扩张后,场地管理、师资及课程质量维护起来都不轻松,很有可能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转折点。
伴随“预收费”模式监管趋严、“名师效应”不再显著、K12教培巨头入局,公考行业的元老们应该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职业教培竞争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想要做好公考生意并不容易。而且职业教育赛道上的玩家想做多元化业务也比较难,因为它如果要细分下来会涉及很多领域,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客成本。不同于K12教育,职业培训的‘跨行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是严苛。不过像中公、华图教育等基本盘比较大的公司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要做起来,肯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