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从大班额、狭小的活动场地到高标准教学楼、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迈向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新台阶……在泰山区,每一项变化都让人感受到教育发展的张力。
五年来,泰山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总抓手,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学校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显著提升,让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发展的阳光雨露。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学条件再优化
“我最喜欢的就是新学校的塑胶操场,我们可以在操场上踢足球、做各项运动,玩得可开心了。”泰山区第二实验学校三年级(2)班的刘家骏说。去年11月份,刘家骏与原泰山区上高街道桑家疃小学的所有师生集体搬进了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的新学校,学校也正式更名。从此,只有一栋双层教学楼、操场跑道仅多米的校园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先进的多功能教室、艺体楼,标准化的塑胶操场。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既是‘全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也是泰山区解决大班额民生实事工程,新校建设自年12月开始动工,现在建成后可容纳36个教学班、新增个学位,可以解决方圆2.5公里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学校校长张峰说。
五年来,泰山区聚焦短板、狠抓关键、分类施治,全面加快学校建设进度,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截至年12月,泰山区相继完成43个学校建设项目,新增学校建设面积平方米,新增学位个,投入资金11.7亿元,同期实施的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程、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也相继完成。泰山区先后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幼儿园建设布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2所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达所。
在加快学校建设的同时,泰山区还全面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年起,泰山区大力加强“三通两平台”“网络直播课堂及资源管理平台”和“教育网站集群”等项目建设,建成全区智能化视频管理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有9所学校被确定为省、市级信息化试点学校。年起,全区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工程,启动投资1.6亿元的“泰山区教育信息化PPP项目”,均衡配置全区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全面开展特色课程,素质教育再升级
在泰山冯玉祥小学的剪纸课堂上,师生用一把剪刀剪出许多细腻精致、栩栩如生的图案。自年起,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开发了剪纸校本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在我们学校,能够玩转无人机、机器人的同学越来越多。”泰安南关中学初三(7)班的刘一轩说。年7月,泰安南关中学组建了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参与的科技训练营,组织开展多项科技活动,点燃了学生的科技热情。
与此同时,御碑楼小学将泥塑“搬”进校园,古诗词诵读已经“飞”入迎胜小学的寻常课堂,上高中心小学的足球课程受到全校学生的喜爱,泰安六中研学实践使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的羽毛球课程、泰山博文中学的篮球课程让泰山学子走向了全国赛场……在开全开足国家课程、上好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泰山区各学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