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手语版国歌来了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聋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图说:孩子们用手语“唱响”了国歌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下同)

双手平摊掌心向上抬起是“起来”,双臂平行掌心向下,以肘部为圆心向左前方摆动为“前进”……一大早,上海市第四聋校全校47名同学,用手语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开启新的一周。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伴随着老师的现场示范和视频演示,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

上海市第四聋校是目前上海历史上最悠久的聋人教育学校,前身为创办于年的中华聋哑协会附设战时聋哑学校。在这座位于黄浦区皋兰路上的幽静校园,记者见到了老师们让听障孩子们“听见”世界的N种方法。

每一样物品都贴着“名字”

粉笔、黑板、投影仪、窗户、植物、五星红旗……一年级教室内,几乎目力所及的每一样物件旁,都用汉字和拼音,标注着名字,就像是要争着告诉孩子们,“我是谁”。

图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音,老师的口型动作会比较夸张

校长吴蓓芬已经在四聋任教30多年,她告诉记者,如今,全校共有从小学到高中9个年级,共47个孩子。很多孩子一年级入校时,不会手语,更不会拼音和认字。寻常孩子司空见惯的师生沟通,对他们来说,却是难上加难。针对听障儿童直观理解事物的特性,老师们便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讲解词义。例如教“粉笔”的时候,会拿一支粉笔给孩子看;教什么是“书”时,老师便会出示几种常见的书籍,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来形成“书”的概念。“喝水”“小便”“洗手”等常用动作,也全部有卡片指示。

“这是书桌”“那是讲台”,一年级教室内,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乌稼闰正带领同学们翻开教育部统编聋校义务教育教材,学习第二课。女孩欣欣装好人工耳蜗后,听力恢复情况不佳,但天资聪颖的她,已经能够大致读懂老师唇语,乌老师的每个问题,她都第一个举手,将卡片和汉字一一对应;男孩君君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重新听见了声音,是班上的“语音担当”,老师便鼓励他把音发得标准,再标准些。

早上出操、中午拿饭、照料班级植物,甚至自己学会去找学校的听力师,给助听设备更换电池,做好自我“听能”管理……虽然听力受限,但孩子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一点不少。就在半年前,这个教室里还远不是这番模样。刚入校的他们,生活技能几乎为零,大部分孩子也并不会手语。他们不知道哪里有饮水机,不知道哪里上厕所,更不知道学校各种功能教室在哪。语言交流困难,老师们就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地方,陪伴每个孩子全部走一遍。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上课,起立,老师好”这个简单的起立、鞠躬的动作,乌稼闰不记得自己要先弯上多少次腰。课堂上,讲解“跳绳”时,老师则得一边跳,一边教学生理解词语。讲句子“小鸭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真好玩”这样的句子,老师则不但会用动作演示,还会配上表情,让学生理解句意,也渐渐理解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像市中心很多学校一样,四聋校园很小,只有两幢紧邻的教学楼。即便如此,一接新班,乌稼闰的每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