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2.html
衡阳日报7月8日讯(记者罗文鹏通讯员陈思璇谭志遥)
近年来,共青团衡阳市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以服务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开创衡阳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青团衡阳市委坚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聚焦青年事业发展中的“堵点、高点、难点、痛点”问题,创新“四动”模式,构建全方位青年服务保障体系,有力推动“我为青年做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细走实。
协调“联动” 疏通青年发展“堵点”
近年来,共青团衡阳市委充分发挥协调联通机制,积极疏通青年事业发展的“堵点”,竭力为青年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
“打击黑驾校,防止学生权益被侵害”“重视培养青年警察,加强对他们的权利保障”......年两会期间,一批 由共青团衡阳市委推荐的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设衡阳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荣获大学组“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作品”。
这是“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共青团衡阳市委积极发挥共青团协商代言工作的渠道载体,引导青年有序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围绕青少年成长发展发出集中呼吁,推动各方面重视和解决青少年问题。
为做好青年工作,青少年服务平台的作用也被充分激活。利用这一平台,各级团组织凝聚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志愿者组织等维权公益团队,与公检司法等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青少年事务,打造青少年24小时“服务管家”。今年来,共跟踪处理涉及精神疾病、经济困难等情况的案例15起,积极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阳光和谐的发展环境。
宣讲“触动” 引导青年占领“高点”
“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革命英烈夏明翰28年的人生历程,就是追寻信仰、践行信仰、坚守信仰的一生”......3月18日上午,“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暨“,你在哪里----雁城有我”衡阳市青少年主题对话首场示范性宣讲走进华新实验中学。
聆听宣讲后,同学们深受触动,并将自己对年的期许和畅想写在信纸上,投入“时空信箱”。有同学写道:“左手牵你,右手敬礼,不负国家不负你。年时,我会在中国。”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学习党史对于广大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直观的引领作用。
共青团衡阳市委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牢牢占据青年思想工作的“高点”,组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青年讲师团”和“红领巾讲师团”,打磨形成《革命英雄夏明翰》《走进共产党人的初心》等12个独具“政治性、青年味、衡阳范”的精品课程,深入校园、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学习宣讲活动68场,覆盖青少年超过20万人次,通过以讲促学,引导青年不断了解党的历史、增进爱党之情。
同时,共青团衡阳市委 服务“驱动” 解决青年需求“难点”
针对考生们特别关心的“考前睡不着觉”“害怕发挥失常”等问题,共青团衡阳市委组织开展中高考减压活动18场,覆盖学生近万人。
创新“线上+线下”模式,持续推进“团团帮你找对象”、“”交友活动,每期活动吸引百余名青年参与,帮助适龄青年扩大交往圈、朋友圈,进一步树立了团团交友品牌的良好口碑。
大力推进青年就业促进计划,联合市人社局,搭建大中专学生专场招聘会,发布岗位余个。以“扬帆潇湘”品牌项目为抓手,组织特变电工等8家企业发布岗位96个,努力搭建青年就业平台。联合中公教育和粉笔教育推出免费培训,为青年毕业求职提供精准服务。
为推动青年更好地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助力全市“人才雁阵”行动,共青团衡阳市委在市委人才办的统筹下,牵头组织实施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评选出16名第三层次衡阳市青年英才,从市委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中给予人均10万元的经费支持。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举办了49场“船山论坛”,邀请著名投资人薛村禾、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等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衡阳创业青年答疑解惑,为家企业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在衡阳掀起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头脑风暴”。
帮扶“带动” 抚平青年成长“痛点”
今年儿童节,由共青团衡阳市委发起的“我为青年办实事、点亮留守儿童微心愿”结对帮扶专项行动在全社会掀起了一波爱心热潮。
来自祁东县的陈同学如愿获得了一套6册精装版曾国藩全集,耒阳市钟同学完成了“进城吃一次肯德基”的心愿,热爱中医的某高中张同学得到了一套中医药入门书籍......个留守儿童的“微心愿”悉数被社会爱心人士认领。
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打造“衡阳群众”品牌,积极参与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暖冬行动、青创平安、爱心送考、返乡大学生送教下乡等品牌项目,开展“逆风飞翔·事实孤儿同行计划”,专注为事实孤儿提供助学支持、成长陪伴和资源对接。今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累计开展志愿服务余场,服务群众2万余人,志愿精神在各行各业青年中开枝散叶。
深入推进希望工程“一元捐”公益项目,今年共募集助学款项近40万元,为贫困学子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在8个县(市)区20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点亮小书桌”活动,为名最困难留守儿童(事实孤儿)购置了儿童书桌。
连续10年开展“流动青少年宫”活动,足迹踏遍衡阳12个县(市)区所乡村偏远学校,服务乡村学生近10万人,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