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刚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天英教育(股票代码:)看成是一家卖教育装备的公司,那么它的天花板很低——在淘宝上,一块杨姐小时候上课用的那种用粉笔写字的普通黑板,价格才元人民币。
如果把它做成电子的呢?一套82寸交互式电子白板红外多点触摸教学白板售价为元;咱们再升级一下,一套82寸标配+一台短焦投影机+投影机吊架+5米VGA线,价格在元左右……(如下图)
这个时候你认为这块市场容量有多大?有多少故事好讲?
天英教育的大规模在线黑板是这样的:
看看天英教育的上市文件,上市前的收入是1亿多,纯利润1多千万,10%左右的纯利润对于硬件公司来讲算高的了——艾玛,他们还“真”是一个硬件公司。
但不是滴!如果看到这里你仍然认为他只是一个“白板”的硬件供应商想把它加上投影仪打包卖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教室里去这么简单,那你……实在太不了解杨姐了,如此没想法的一个公司值得杨姐写么,切!
在天英教育创始人陈伟山心里,这块市场至少有千亿市场价值,目前的铺硬件阶段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做这个领域里的“马云”……未来再走向全球!
马云卖的是广告位,是流量,那么陈伟山要卖什么呢——好,咱们重头讲起……话说,在想当初,陈伟山是做安全的……
从黑客到人机交互
说起陈伟山,可是中国首代黑客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网名叫“天行”,恐怕上点岁数的黑客都知道他。他最早曾经在中国电信工作,有不少丰富的互联网创业经验。年的时候跟合伙人一起建立了深圳第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但是做了很久安全后,陈伟山感觉自己“已经到了一个点”了:安全一般都以项目制居多,且又要诸多保密,所以他开始寻找一个行业能够持续发展。
年的时候,他开始迷恋上了最前沿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与人机交互(HCI)——那个时候苹果的iphone还没有推出。他和小伙伴就开始研究多点触控及人机交互,并且还重金购买Multitouch.cn域名。
比如说那时候有光学技术,就是用摄像机来识别的,屏幕更加复杂,电阻屏、声波屏、SAW声波屏、电磁屏、电容屏等等,陈伟山和他的小伙伴都研究过了一遍——因为大部分技术专利都在国外身上。再比如红外技术,那时候普遍还是单点技术,就是一个点触控。但陈伟山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像电影中的那样,手一挥地图就放大了,所以当时就定了多点触控的目标,归类为自然交互界面(NUI)。
自然交互界面很大的特点就是,让计算机更多的去理解人的意图,去跟人打交道,使人们免于学习直接使用。陈伟山并没有选择“单点触控”或者“多点触控”,而是选择了“十点触控”——即人的十个手指直接触及屏幕进行识别和控制,这是最符合人类习惯的自然交互方式。
后来陈伟山将这种技术产品化后,持续多年为日本世嘉游戏、松下、富士康提供高性能触控设备,甚至对今天天英教育的产品能够让老师们一身轻松地上课,也起到了决定性的技术支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杨姐拿一部照相机,拍5张照片后把相机放到带有十点触控的屏幕上面,相机马上就会把5张照片“丢”到屏幕上——这就是带有感应的多点触控桌子,再如果用手指按住图片,向打印机一划,打印机开始打印照片。
对,在这种技术场景中,你不用关心技术怎么实现的,一切都交给触控设备自己识别,它具备自动识别,复制,传输,打印……等等功能。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NUI(NaturalUserInterface)场景,它一种更加简单、更加直观、更加自然的程序,你活动它来解读到计算机里,机器不断去了解人想干什么,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把相机放在桌子,这里面牵扯各种传感器、各种技术……
这个思想一直其实都贯穿在天英教育今天所有的产品设计理念中!
“课堂笔记”经纪人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陈伟山在做的事,其实就是充分利用NUI技术,让所有老师们不用学习,就可以完成自己课堂教学的电子化,包括视频、教案、习题、学生反馈……等等,都用数字化的方式存下来,整个过程中老师们没有丝毫感觉——慢慢地,可以把一个老师一辈子的课都保存下来。
而且,天英教育研发出了一种自动化技术,把课堂的题会变成课堂的题库,这个是真实的课堂题库,不是编出来的题库。
但是,这些电子化的“课堂笔记”学生并不能够“拿到”,它会被保存在授课老师的“保险柜”里,当作老师的私有资产“版权”,老师愿不愿意分享出来是则是老师的自由。
事实上,在杨姐看来,之所以要把电子课堂笔记的版权归属于老师,关乎天英教育后面涉及的一整套商业模式,其实现的前提就是“课堂笔记”版权属于老师私有。
天英教育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就是版权运营——老师获得了自己“课堂笔记”的版权后,可以自己定价,允许让学生付费下载,当然老师们可以设置自己班上的学生无偿下载,别的班的、别的学校的学生如果想看,就得付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每个老师都会拥有一个自己丰富的“保险库”,“课堂笔记”在不需要额外耗时耗力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系列。这个时候天英教育可以从中扮演一个角色,就是这些课堂笔记的“运营商”,或者说,是老师们“课堂笔记”的经纪人,负责让这些课堂笔记传播到需要他们的学生眼前。
到了那个时候,“课堂笔记”汇集起来是不是就像一个课件的淘宝网?每个老师相当于不用额外花时间就开了一个自己的内容店铺。而全国的学生们则可以在上面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老师的课堂笔记付费观看,其实就是一个授权(所以要老师拥有版权),例如湖南长沙的学生也可以观看北京四中老师的课堂笔记……
而所有学生的付费所得,天英教育可以和老师们分成:老师拿八成,天英教育拿二成,因为天英教育搭建了整个系统,提供了技术、存储、支付、分发、结算等等一系列平台!
杨姐点评:在某种程度上,天英教育的系统,就是一个C2C的“课堂笔记”版权发布平台,在中国,教师和医生都是稀缺资源,这不失为一个解决中国教育资源贫富差距不平衡的好办法!关键是,学校能同意么?
想象空间:出版!
陈伟山是这样“说服”学校接受他的故事的:他们将免费为学校搭建一个校园本地资源网、一个基于私有云的平台。
学校除了采购天英教育的全套设备外,也会支持这种“课堂笔记”的分发模式——因为在K12学校里,对于学校来说,这些老师能够把课上的更好,对学校就是好事。
是的,对于老师这一方来说,不用额外花时间录制内容,在产生内容后,只会赚钱,不会花钱。
但与淘宝不一样的是,陈伟山并没打算引入淘宝商家那样的广告机制,让老师自己去买流量、买广告或者竞价排名——因为他认为,天英教育并不是想革教育行业的命,而是让老师们把课上好就行。而重要的做法是,让老师有一种机制,使他更愿意上好他的课,他的能力通过这个系统能够传播的更远。
所以这种情况下其实会促进整个教育行业的质量,因为老师们都会意识到这个课最后要给人看的,你会更加认真和努力。
现在,天英教育已经在全国14所大学、高中和小学中做了一些初步试点,后面的市场发展会非常快。
这样的设想是否会孕育出一家超过10亿美元估值的独角兽公司呢?
“这个市场的容量一定是千亿级以上的,光是K12的学生市场已经接近2个亿,而教育每一年在设备上的投资都是好几百亿……群体越大规模就越大。再加上,这是一个全球的模式,不仅限于中国,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市场至少是千亿级以上的,未来很多老师只要把课上好,一年可能上百万、上千万的收入。”陈伟山说。
杨姐点评:天英教育是典型的“软件+硬件+互联网”结合模式。硬件为内容提供了采集、识别、存储等等功能……而天英教育从课堂笔记为切入点,创造出了一个基于老师课堂讲课产生的内容集散地,并将之一步步布发展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分发平台……
而成为老师“课堂笔记”的经纪人之后,我能想到的,是他还可以进入出版业,例如将某位名师的课堂笔记整理成册,或者将全国老师最擅长的课堂笔记集中起来,出一本“三年级数学知识要点38位名师课堂讲解精华”……总之,“米”都有了,“饭”还不好做么?
————春困秋乏的分割线————
i
我们是小白,但我们不是菜鸟!
荣获年最佳自媒体
媒体训练营最佳自媒体
百度知道认证专家
媒体训练营年度媒体之星
您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QQ公众账号、腾讯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等平台同时阅读,您还可以在领先的“蜻蜓FM”上“听”到这些精彩内容
小白不菜是宇宙第一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