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追光的向日葵深圳教育帮扶公益活动

“同一堂课”乡村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在广西凌云县开展,参与培训的老师聚集在一起,合影留念。

一场以“对口帮扶”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文献展目前正在深圳市档案馆举行,其中展示的深圳市自年开始30余年开展对口帮扶的成就和经验,让人印象颇深,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政府力量”成绩单。

而记者在持续数十天的采访中也看到,由于深圳市场经济发育得更早、更成熟,在政府力量之外,深圳企业、个人、组织开展公益帮扶的“社会力量”,特别活跃,更接地气,更有探索精神,更加生机勃勃,成为政府帮扶的有力补充。

从一个小小的心愿开始,公益项目不断进化

如果用一些词来描述深圳教育帮扶的特色,“弹性”、“韧劲”、“灵活”、“坚持”这些不常见的词语倒可能是比较贴切的。这是记者采访深圳教育帮扶活动时的深刻感受。

顺丰公益基金会是从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开始进行教育扶贫的。项目起始,是年在甘肃、安徽启动的“顺丰莲花助学项目”,至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发展型助学项目。不同于传统助学项目只是在经济上给予学生支持,莲花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成长支持和陪伴,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引导学生参与公益、反哺社会,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

莲花助学项目负责人赖耀龙告诉记者,在支持和陪伴学生成长方面,目前他们正在做的重点活动有三项:梦想夏令营、梦想分享会、反哺计划。

梦想夏令营是为了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见识和体验外面的世界。每年夏天,基金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从项目资助的学生中选取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来到深圳,进入大学校园。在为期8天的城市游学成长营活动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主题,包括城市历奇、素质拓展、名企参访、校园论坛、职业体验、公益活动等,让同学们在参与和体验中收获成长。

梦想分享会,则是邀请志愿者到贫困地区项目高中学校。这些志愿者包括了顺丰企业高管,他们为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和经验;也包括一些大学生,为同学们分享他们高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大学生活,让高中生更早了解大学,向往大学。

反哺计划是莲花助学项目在大学阶段的延续,也是上一批项目资助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自主发起成立的组织,联合曾受项目资助的同学,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反哺家乡,回馈社会。他们最初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每个人拿出每月兼职中一天的工资,在甘肃的一所小学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并利用假期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如今,反哺计划,已经凝聚了超过1万名大学生,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开展活动,寒暑假发起回家乡的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多个暑期支教队前往乡村小学开展支教夏令营活动,或参与顺丰公益基金会和其他公益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等。他们用这样的行动,传递和实践反哺精神。

“无论是梦想夏令营,还是梦想分享会、反哺计划,我们注重的都是人的发展,注重个体成长和价值观培育。”赖耀龙说。

甘肃陇西县有一位叫韩旭的同学,高中时期因为家庭原因,经济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申请了莲花助学项目资助,后来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他也主动加入了反哺计划。在担任反哺计划省区干事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参与了深圳夏令营、西安城市迎新、返乡社会实践、公益创造营等一系列的公益反哺公益互动,也正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更感受到了一大群有爱的人连接在一起的幸福和力量,他意识到要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反哺家乡和社会。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反哺计划的执行长,承担着更大的责任。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在湖北红安,基金会给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反哺大学生开展了为期3天的领导力培训活动,从发现社会问题和需求、制定解决方案、组建及领导团队实施方案等方面为这些反哺计划管理团队的同学们赋能。这个暑假,同学们回到各自省区,发展和动员更多反哺大学生,组成暑期实践团队,或进行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或进行暑期社会调研活动。

一家做快递的企业,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公益呢?顺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炜这样回答:“初心无疑带有个人的色彩,但做着做着,就有了更大的抱负和承担。”王炜是甘肃人,毕业后参加国家三支一扶回到家乡支教。后来,因为机遇与顺丰结缘,顺丰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劝她来顺丰。“当时他们的一句话打动了我,说,你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至多能帮助几十人,为什么不把这份情怀发挥到更大呢?”她来到顺丰后,了解到:顺丰的总裁王卫,在创业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才发愿给那些在经济方面遇到困难的读书郎提供帮助。这更加坚定了王炜的理想。

顺丰公益基金会每年的公益慈善投入约为1亿元,进行教育支持、儿童医疗、困难群体救助、灾害救助等,其中莲花助学项目约万元左右,“这些善款,都是我们的一线快递员一单一单接单送货,送出来的,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同时,也要让他们产生‘链式反应’,让得到帮助的学生,未来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从而产生裂变效应。”

中航国际是一家以“超越商业,共创美好世界”为企业愿景的国企,参与教育帮扶公益事业近20载,逐渐摸索出一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

年,他们参与到深圳报业集团举办的“募师支教”公益项目中,年,中航国际发起“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行动(以下简称“蓝粉笔”)。“‘蓝粉笔’旨在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中小学教师提供公益培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中航国际党委副书记程保忠对“蓝粉笔”的精神内核作此阐述,“项目秉持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送文化’,又要‘种文化’的初衷,力求给当地学校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

数年来,中航国际在乡村教育的精心投入和持续深耕,感染了一批批名师志愿者,他们习惯自称是铁杆“蓝粉”,来自北京的孙世泉连续参加了10年“蓝粉笔”,每次都会拖一个32寸的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自制教具和讲稿。

年,受疫情影响,暑期的“蓝粉笔”线下活动延期,这让团队开始思考“蓝粉笔”未来何去何从。经过大量调研和数次座谈,中航国际决定与“深学APP”合作,让名师课堂跨越山海。年9月25日,“蓝粉笔开课啦”线上公益课堂正式启动,希望借助互联网科技之力,帮助更多乡村教师,也惠及更多学生。

年莲花助学夏令营,深圳素质拓展中莲花助学学生与志愿者相拥。

紧随时代的脚步,像追光的葵花

教育帮扶,起点高,见效慢,需要持久发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点吃力不讨好。做公益,做精品,久久为功,坚持下去,尤为艰难。

顺丰莲花公益项目,13个省,66个县,70多所高中学校,个高中生,1.4亿公益金;

“蓝粉笔”教师培训公益项目,6个省,31个县,所学校,名老师;

“募师支教”志愿者公益项目,15年,28批名支教志愿者,18个省(市、区),余所学校;

“同一堂课”教师培训公益,3年,9个县,近名乡村教师,受益学生达20余万名;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每一项都有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

贺方军,被称为孔繁森式的好公仆,他当深圳动植物检疫局局长,勤政廉政,下乡、出差“抠门”得出了名。但他对扶贫帮困却非常大方,贺方军身患肝癌,仍一心想着贵州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病危期间又打电话让家人替自己捐上元,在他弥留之际,又让小女儿把自己全部0元存款捐给贵州山区人民。

丛飞,是一名普通的歌手,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他演出多场,将收入捐给贫困的失学儿童和残疾儿童多人,他还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万元。他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获得“全国十大公益之星”,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中华慈善奖。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委联合组织评选的“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孙影,年8月至年10月,两度放弃在深圳的稳定工作,参与募师支教公益项目,10次奔赴贵州贫困山区支教助学。在贵州贫困地区做支教老师期间,数次遭遇险境,但坚持不懈。她先后获得“爱心大使”、“优秀志愿者”、“感动中国”候选人物、“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他们就像追光的向日葵,紧随时代的脚步,把一点爱演化成为万般爱,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深圳的对口帮扶工作不仅开展得早,而且在每一个扶贫帮困的时间段,都出现过重大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典型,他们用行动引领着教育帮扶工作向纵深推进。

教育帮扶模式创新,留下不走的“志愿者”

“我们之所以做了很多帮扶方式的改变,是因为想在精准帮扶之路上做一些探索,把教育帮扶工作做得更扎实。”在一次调研中,中航国际公益团队发现,真正能够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的,并不是他们这些外来的“和尚”,山区的干部对他们交心:“志愿者来支教,当然是好事,确实说也帮助很大。但他们走了以后呢?我们怎么办?学校要重新排课,教师要重新备课,学生要面对不同教师教学的反差。”

“我们用航空精神坚持做了12年‘蓝粉笔’,而且还会继续做下去。在我们看来,‘蓝粉笔’不单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项目,更是中航国际参与乡村振兴的一个创新探索。”程保忠谈及‘蓝粉笔’项目经历了数次迭代和升级。

“苦!累!但特别有意义!”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同一堂课”基金的发起人德祥说。

同样,“同一堂课”乡村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开展之前,他们曾前往深圳对口帮扶的广西做座谈、调研,了解百色、河池两市乡村教师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

教学楼、图书馆、塑胶跑道、电教室……经过这些年的脱贫攻坚,学校各类硬件设施已基本齐全,然而教育软实力却可能成为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块短板。

有一位老师对“同一堂课”项目组说:“我教了二十多年语文课,也进行了很多作文教学改革,但学生就是怕写,写不好。”另一位老师有同样的苦恼:“我们靖西市号称小桂林,景色特别美,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写不出优美的文章来呢?”还有一位年轻老师说,她教的初一班,上学期期末考试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作文交了白卷。

对口扶持支援力度空前,两地干部群众奋力拼搏,贫困地区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然而,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存在教育资源匮乏,优质课程、优质师资、优质培训较少的情况。他们发现,本地教师学历相对较低、进修机会少、教学能力不足。

“先发地区对后发地区的教育帮扶,已经开始了很多年,教育帮扶的方式也历经多次蝶变。现在,已经从过去的简单浅层的工作,向更精细、更精准帮扶的需要转变,是时候以效果为导向来进行一次大的转向。”“同一堂课”项目发起人德祥说。

年4月起,“同一堂课”公益培训计划派出专家,先后前往百色、河池市那坡县、靖西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江西寻乌县等9个县(区),为2多名老师提供了3-5天的专业培训,受到了当地老师的热烈欢迎。

“同一堂课”送教上门,课程内容精准聚集于写作和大语文。在每次3-5天的授课中,老师们认真听课,记笔记,其专注程度令人感动。特级教师张正耀在全国各地做过多场讲座,他来到贫困地区免费讲课后几乎落泪:“他们的眼神专注,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培训课后,余名参与培训的老师积极写作小论文,并进行了分享交流。老师们普遍都反映:“太有用了,解决了多年的困惑,很过瘾”、“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我参加过多次培训,从来没有像这次培训有这么强的针对性,收获太大,受益终身”。老师们围着上课的专家,拉着他们的胳膊不让离开,场面十分感人。老师们说,一定会带着培训的成果回去上课,向其他未能参加培训的老师传达培训内容,把教学教研的氛围带动起来。

一团火追着另一团火,一片云追着另一片云,公益的力量就是这样,不断扩大影响。

年深圳夏令营,同学们参访深圳国家基因库。

教育帮扶扶基培本,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

“深圳教育帮扶,从起初的‘给钱’,建学校、资助学生,到后来的志愿者支教,再到扶贫扶智送教下乡、培训当地老师,帮扶的模式经历了一波又一波转变,但有一根不变的主线:那就是紧紧跟随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所以,研究深圳教育帮扶的模式创新,这一点十分明显,十分重要。”深圳市人文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对记者说。

“如果要追溯深圳教育帮扶的历史,可能还要再往前。”他说,“教育帮扶,深圳不仅做得早,而且做得好。帮扶对象有外地,其实帮扶本地贫困群众也是帮扶的重要任务。”

深圳教育帮扶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宝安县人民政府进行的扫盲识字运动开始算起。在市档案馆,有关扫盲识字的资料表明,这一活动坚持不懈持续了几十年。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政府像人民政府这样,真正把老百姓识字放在心上,通过扫盲识字活动和发展教育,使全体劳动群众摆脱了睁眼瞎。识字读书,不仅培养了知识人口,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急切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建设者,也使他们从此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之后,深圳经济起飞,立即开展了先富带后富的对口帮扶工作。

深圳各界动员起来,参与“希望工程”项目,在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座座希望小学,孩子们坐进了温暖明亮的教室,有书可读;其后,又开展“募师支教”等活动,志愿者们前往老少边穷地区支教,开展软件扶贫,让学生读好书;“蓝粉笔”公益计划、“同一堂课”公益项目将培训当地教师作为改变教育面貌的根本之计……这一次次创新,都是朝着教育公平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

市社科院今年的一项人文社科青年课题《深圳市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及模式研究》,对深圳开展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进行了梳理,得出结论:深圳教育帮扶工作的特征归结为一句话“国家人民有需要,深圳就积极地做”,每次帮扶模式的创新转型都紧紧贴合国家政策的指向,贴近时代的要求。

聚焦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年,中国政府宣布,现行标准下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脱贫攻坚转变为乡村振兴,这是一次战略转变。

此时,深圳开展对口帮扶的公益团队也都在思考,如何将教育帮扶从过去的模式,根据国家战略的转变,进行更新。

“乡村振兴,人的观念的改变,仍然是着力点。我们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让他们回到乡村,反哺乡村。”顺丰莲花公益项目负责人王炜说。

中航国际程保忠说:“我的理解,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共同富裕。‘蓝粉笔’计划锚定基础教育,注重当地教师能力培养,这一工作十分艰巨。12年了,教育帮扶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正在做一项课题研究,要以效果为导向,整合多方资源,将这一计划做得更有成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真爱梦想”基金计划将更多的梦想课堂开到乡村,在素质教育上发力;好未来公益基金通过“希望在线”支教项目,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信息化素养;专注于艺术教育的基金以培育艺术人才加入公益事业、支持特殊儿童才艺发展、开展贫困落后地区的艺术教育扶贫等三大方向作为公益重点;深圳广电公益基金会“娃公益”基金开展一帮一扶活动,通过点对面辐射,提升乡村教师职业水平……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慈展会上,记者看到公益组织纷纷把教育帮扶的重心转向乡村振兴。

公益组织遇到的难题也具有一定普遍性。

致力于网络教育可以解决贫困地区缺少优秀教师的问题,但是,线上教育还是碰到诸如没有线下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差、学生缺乏动力、课程体系性差等问题,它当前还是无法取代线下教育。

课程教学的质量仍然是令人纠结的问题。脱贫地区老师说,脱贫攻坚战他们也有帮扶任务,劝说辍学打工的学生返校读书。但是,一些同学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您是好心,但是,读不进去啊,即使我努力,我也挤不进能考入大学的二十几名之内,再花几年时间读书,考不进一本大学,将来还不是出来打工吗?”课程教学质量上不去,很可能过几年会走上脱贫又返贫的老路。

“同一堂课”项目专注于写作课教学,内容科学、有效,他们也制定了详细的“后培训计划”,但是,项目组却面临捐助难以为继的窘境。

至今,公益项目与公益项目之间各自为政,很少有沟通、合作,虽都有各自注重的侧重点,你侧重于素质教育、陪伴教育、成长教育,他侧重于小学艺术课程,或有人侧重于中小学课程,又有人侧重于写作教学……这些帮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难形成整体效应,没有人来统筹这些帮扶力量,大家都花了很大的力气,但帮扶效果却可能大打折扣。

来源:读特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滕礼通讯员杨海洋王译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