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访蔡乙鹉书法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m/

今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与蔡乙鹉老师展开一场关于书法的线下访谈。

他的书法之路源于少年时期的耳濡目染,起步于青年时期的沉潜临摹,在转益多师的拜访学习中拓宽眼界,广博地吸收欧楷、北碑、汉隶、章草的特点,归纳落笔为自己的行草书法风格,平正中见波折,落拓中见秀逸。

在取道书法的过程中,蔡乙鹉深刻认识到除了笔耕不辍的勤苦临习外,了解经典书法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访谈过程中,他不时旁征博引,分享自己对理论的体悟,其温文坦率的风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静心观世界,笔墨悟人生。今年五月,正值六十甲子之岁,蔡乙鹉老师在广州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以丰富精彩的六十幅作品完成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广获业内好评。而本次访谈,亦是通过学书过程、创作状态、创作心得等方面讨论,立体呈现蔡乙鹉老师的笔墨之悟。

蔡乙鹉作品

唐王昌龄从军行

×69cm

01采访正文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广”):蔡老师,请分享一下您学习书法的主要经历?

蔡乙鹉:我今年六十岁,已走过一个甲子,从小就喜欢书法。我的启蒙老师是我大哥,他是小学教师,“老三届”的高中生,有书法功底,每年春节都会给乡亲义务写春联,后来找他的人多了,他忙不过来,让我帮忙写。我从临摹大哥的字开始接触书法,中学时期则主要受到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的影响,一直坚持练字。

蔡乙鹉作品

行草条幅王维诗终南别业

×38cm

真正懂得书法是在大学时期,我考上漳州师专(现闽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同学中有人来自“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诏安县的,我和他们经常凑在一起研习书法。课余时间,时常到漳州市新华书店买字帖临习。我们几个人各有选择,我从欧阳询开始临摹。当时笔墨纸砚比较贵,都是蘸水在红砖上练习。

此外,中文专业的学习生活也对我练习书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老师林继中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文学博士之一,学识渊博,古典文学的积累,让我更能理解书法理论,包括基本的执笔、工具使用、书法审美、学习规律等等。有了理论,就有学习的方向。

蔡乙鹉作品

行草李白诗句之一、二

×50cm×4

当时,我和同窗李木教、邓建民经常一起跑遍全国各地拜访书法名家,颇有几分书生意气。邓建民后来在闽南师范大学教授书法,李木教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我们去浙江美院拜访过陈振濂、沙孟海老师,近距离看他们执笔书写,受益良多。

在厦门大学拜访余刚教授时,他点出我的写法、路子上应该提升的地方。在上海拜访赵冷月先生,看到他八十岁了,已经是名家,自成一派,依旧临书不辍,十分用功,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到学书法,临习是一辈子的事。

从理论学习、临摹练习、到师友交流,总体上我的书法之路还是比较顺利的。同时,如果遇上书法展、全国展、中青展、名家展等,我们都会想办法去观看学习。

蔡乙鹉作品

行草李白诗句之三、四

×50cm×4

广:学书法的人往往“五体”兼备,在此基础上,您如何去确定专精的书法字体?是根据自己的性情天然地发展,还是审美取向呢?

蔡乙鹉:这个问题涉及书法学习的方法。我想起孙过庭《书谱》里有段话,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初学书法,就跟人学习步行一样,要先站稳脚跟,心无旁骛选择一个帖子,把这个帖子临透。我当时选择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摹,欧体是理性、秩序、法度的代表,我持续临摹两三年,打下基本功。

打下基础后,要深入,就必须博取广采,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就不错了,所以就这一件事,你必须有丰富的内容充实起来。后来,我转向隶书,揣摩汉隶那一波三折的飘逸用笔,其中我比较喜欢《石门颂》。九十年代,开始走行草的路,从章草入手,对《急就章》爱不释手,有一段时间天天临习,之后又开始临王羲之。

学了行草后,我开始创作,一直投稿,可惜没中。后来我选了家乡大儒黄道周的字体来练习,以他的风格,结合以前学过的楷书、二王的行草来创作。年起,我的作品连续几届入围国展,一个全国展,一个中青展,取得加入中国书协的资格。

蔡乙鹉作品

行草斗方李白诗

68×68cm

蔡乙鹉作品

行草书稿陆游诗幽居初夏

20×7cm

广:这段创作投稿的探索促进了您的自我风格形成。

蔡乙鹉:黄道周的书法个性鲜明,而且,他是走二王的路子而来的,我学习黄道周的书法是顺着他的路子上溯到晋代以前诸家。我对章草情有独钟,把以前学过的各种字体的用笔融进去,包括篆书的中锋用笔,急就章的波折挑笔。融合,不是刻意,而是写得多了,不自觉带出来风格。用笔不呆板,比较有变化,使得单个字都能站得住脚,同时通篇气息贯通。

蔡乙鹉作品

行草四尺斗方孟浩然诗宿建德江

68×68cm

广:关于书法“通篇的气韵”,应当如何理解?

蔡乙鹉: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创作的时候要胸有成竹,写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迟滞,一犹豫,气就断了。整篇下来你要感觉似乎有一根绳子拴住,比如你看王羲之的作品,筋骨通达,整个气息都是贯通的。

蔡乙鹉作品

行草扇面杜甫诗春水

广:您从事书法创作多年,能否总结出您个人最核心的艺术创作主张或观点?

蔡乙鹉:我的观点有两个。第一,学习方法,得先广博地学习,再研究个体的优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第二,对书法的审美。苏东坡的《次韵子由论书》是我对书法审美取向的绳墨。他写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这两句十分精辟。“端庄”要求写得中正,但如果过于端庄,就显得呆板,要“流丽”,才有灵气。“刚健”指笔法刚劲有力,但有时候要调皮一点儿,有些笔画可以写得笨拙古朴一点儿,有“婀娜”之姿态,那么整篇作品的层次就会丰富,审美价值就高了。

还有一句,“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比如写草书,心态行笔要大开大合,但结束的时候要细腻,不能放纵,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让层次感自然地流露笔端。

我向来是基于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而不是盲目地去写。写字一定要把各种经历、知识融入进去。其中,书法审美我觉得至关重要。

蔡乙鹉作品

行草条幅李白诗

×35cm

广:请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特别让您想提笔创作呢?书法创作者需要一个怎样的创作环境?

蔡乙鹉:有时候写字很顺畅,写个十张八张不成问题。而如果当时感觉心情不佳,或杂事缠身,就会影响整个创作过程。我的创作环境特别需要安静,形容起来就是一种“无尘的境界”,如此,字写出来便耐品耐读。

此外,也要保持一个自律的创作状态。每天坚持临帖,创作当天要“热身”,比如今天想写黄道周风格的字,就读帖,读完放在一边,用自己学习积累的技巧去创作,这样写起来会很流畅。不会觉得虚浮如无源之水,而是有来路的。

蔡乙鹉作品

行草题王林先生画作

28×56cm

广:您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蔡乙鹉:年前,我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了一册书法专辑,今年在广州举办一次总结性的个展,请更多同行、专家为我点评。接下来,仍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可能写一些长卷,撰写理论文章,“以写促学”吧,敦促自己多学习一些经典书法理论。

蔡乙鹉作品

隶书周恩来对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22cm

蔡乙鹉作品

行草自作对联祥云抱朴石,逸气萦琼林

×23cm

02艺术家简介

蔡乙鹉,年8月出生于福建漳浦长桥镇刈后村,曾用名余甲文,字鲰生,号养竹斋主人。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龙溪师范大专班中文专业(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年11月再深造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市场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年12月入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年12月)。曾任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漳浦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唐郡书院院长,《风云榜》特邀评委,《大观书画院》杂志社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