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不久前,一面精心制作的基诺大鼓,满载着基诺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和为中国“鼓劲”的心愿,从西南边疆的基诺山送到北京,收藏在中国民族博物馆。
从最后定族、率先脱贫到乡村振兴——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正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守住成果不能松劲。两年多来,基诺山正发生越来越多的新鲜事:徒步旅游悄然兴起,“半山酒店”紧锣密鼓推进,斗茶、美食大赛愈加红火,“特呢朵”山货街声名远扬……
绿浪起伏的基诺山,是希望的山,幸福的山。
“鼓舞”基诺山
在基诺族的创世传说中,他们是“从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这面送到北京的大鼓,由基诺大鼓舞传承人白腊先和徒弟们用3个多月时间制作而成。
绷皮、刷漆……今年6月底,大鼓做成。白腊先带领基诺族群众跳起大鼓舞。“共产党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把最好的礼物献给党!”他说。
基诺大鼓舞传承人白腊先(前右)向基诺族年轻人传授大鼓舞技艺
鼓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年6月,国务院正式确认基诺族为单一民族,成为我国第56个民族。目前,全国仅2万多人的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在基诺语里,“基诺”意思为“舅舅的后代”,除了语言、服饰外,“特懋克”节、大鼓舞等也是基诺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四面八方的帮扶资源向基诺山汇聚,年基诺族成为云南率先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之一。随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基诺山乡继续携手社会各界,在培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做文章。
统计显示,从年至今,已有财政专项、沪滇协作等各类资金近1.4亿元投入到基诺山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中。
基诺山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叫“特懋克”节,基诺语意为打铁节。如今,基诺山的年轻人已不再打铁,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他们新的生产工具。
“这是我们自己采的茶叶,这汤色多好!”对着茶桌上支起的手机,新司土村委会巴飘村民小组“90后”女孩周晓婷向网友推销家乡的好茶,高峰时吸引了数千粉丝观看。
周晓婷(左)在家中直播推销家乡的茶叶
记者看到,巴飘村还专门建了一个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取名为“基诺巷子”。“老百姓这些年最大的改变就是自信,敢于学习新鲜事物。”周晓婷说。
在不远处的旅游景区基诺山寨,游客聚在大鼓前和当地群众共舞,古老的民族文化被激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鼓声还从基诺山乡民族小学的教室里传来,学校老师基于基诺族鼓歌编创的歌曲深受学生们欢迎。
上图为基诺山基诺族乡民族小学学生在音乐课上唱歌,下图为基诺山基诺族乡民族小学学生在音乐课上打手鼓伴奏
从教20多年的副校长黄春华说:“以前是一根粉笔搞教学,现在画画都可以用鼠标了。今年学校新招了6名教师,都是‘90后’和‘00后’。”
鼓声阵阵,山乡振兴的步伐越走越稳,茶叶、大红菌、酸笋等山货远销山外,产业发展愈加多元。中老铁路的开通,给基诺山打开又一个联通外界的窗口。
基诺山乡党委书记王超介绍,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2.83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9万元,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两山论”新探索
去年,基诺族“90后”青年陶建雄回到家乡基诺山,领着一群小伙伴,依托好山好水,发展起了徒步旅游。
基诺族青年陶建雄(右)往车上装载物资,准备带游客拍摄团队进山踩点
山林、茶园、河滩,被设计成徒步路线;茶山、云海、溪流,村民习以为常的事物成了风景。
“现在交通、住宿比以前好太多了。就是因为原生态,游客才愿意来,我们更要保护好青山绿水。”接受采访当天,陶建雄又接待了一个采风团队。“游客的吃住一般都在村子里,这样也能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他说。
近年来,通过践行“两山论”,基诺山乡以生态价值观念的改变带来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当下,北方已是寒风凛冽,但基诺山依然满山葱郁,天蓝、水清、山绿的优质生态令人神往,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4.01%。
基诺山基诺族乡一景
基诺山古称攸乐山,是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目前全乡茶园面积有2.84万亩,茶叶成了村民致富发展的“香饽饽”。
在大山深处,巴来村委会小普希村民小组是靠茶脱贫、以茶兴村的缩影。以前,全村15户人家几乎都是建档立卡户。
今年12月,记者重访小普希村,发现墙上的脱贫标语悄然变成了茶叶的广告画。村民家门口都挂着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