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赵凤婕)“做好爱的教育”是郑州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于乐一生的教育追求。
于乐,郑州市实验小学校长,年出生在郑州市,与改革开放同岁,从事教育事业20余年,她见证了改革开放教育的成果。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节课
于乐回忆道,年,在幼儿园还叫托儿所时她踏进了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那个时候的幼儿园老师大都是从工厂选出来的有带孩子经验的工人,并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也没上过师范学校,因此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阿姨”。在这里,老师的职责就是替工作繁忙的家长看护孩子,带他们玩耍,不需要传授他们任何知识。当时学校体系并没有现在的幼儿园那么完善,孩子上学非常自由,家长有空带孩子,孩子就可以不用去学校。
年,于乐上了离家不远的东关小学,那时候的小学还没有英语这门课程,也没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更没有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机构,孩子们只需掌握语文、数学这两本书上的基础知识即可,校园生活“简单、快乐!”
“现在回想起小学的时光,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中的还是那块小黑板,每次一上课,老师双手拿起黑板,挂在墙上,然后一声“上课”,全班同学起立答“老师好”,“坐下”!一连贯的动作,让人至今难忘。于乐笑着回忆道。
八十年代的郑州,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没有密密麻麻的辅导班和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孩子们每天上下学,肩上背着小书包、脖子上挂着一串钥匙,与邻居或要好的同学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一路上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别提有多开心了。回到家完成不多的作业后,小伙伴们便集合在楼下玩耍,或跳皮筋、或抓石子、或玩泥巴。晚饭时间到了,听到家长站在门外的呼唤,孩子们便各自回家补充能量。晚饭过后,大人搬着小板凳坐在院中聊天,孩子便在一旁玩耍,日子简单快乐。
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你年,19岁的于乐成为郑州市中原区百花艺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身份也从受教者转变为教育者。20年的教育生涯,她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现在的校长,见证了教育不同阶段的变化。
于乐回忆道,刚当老师那几年,小学还没有开设英语这门课程,校园生活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当时学校只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几门兴趣课堂,社团也只有鼓号队,音乐课唱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代在变、教育在变、学生也在变,学生接触的、看到的东西多了,见识广了,对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语文、数学、体音美这些单一的基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些年,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的出现,为孩子的个性化培养、全方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育人目标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个阶段的变化。年之前,教育还停留于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模式,学生只要自己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即可考出不错的成绩,没有思想、没有创新。新课程的提出,开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直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培养的是懂生活、有追求、有思想的高品质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教育改革,改变的不止是硬件设施、育人目标,还有学生的眼界,过去学校还没有幻灯片、班班通、一体机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老师教学仅限于一本书、一支粉笔,眼界非常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全新时代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所见、所闻远远大于一本书,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做好爱的教育
年,于乐被任命为郑州市实验小学的第一任校长,这所新建的学校,承载了于乐这些年对教育的梦想。她把“做好爱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将“爱生、爱校、爱教育、乐教、乐业、乐提升”作为学校教师的核心价值观,致力培养“爱己、爱人、爱世界、乐学、乐思、乐成长”的实小学子。
于乐说道,其实这所学校办学理念的灵感来源,与她刚当老师的第一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有关,当时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因为先天原因导致大小便失禁,有一次,她正在上课,这个男孩突然失禁,拉到了裤子里,当时于乐并没有考虑脏与不脏,把这个男孩带到办公室,给他擦洗干净,再用毛巾把他包裹起来,等待家长来接。
这件事让初为人师的于乐对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要爱学生、爱教育,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给弱势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充满爱与正能量的人才。
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郑州市实验小学构建出一套适合本校的“五爱”课堂,既“爱预习、爱质疑、爱合作、爱探究、爱巩固”。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活起来、发言畅起来、交流多起来、掌声响起来、笑声多起来、思维灵起来”的教育目标。
于乐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正在运行通过运用“微课宝”设备录制与推送视频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先学,实现“爱预习”环节。实践中,老师们发现视频推送课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到生动、由低效到有效,真正实现了引导学生“会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乐学”的兴趣。目前,学校将继续借助信息化手段助推课堂教学,尝试探索引进“电子书包”进课堂,实时通过大数据的反馈有效地评价教与学。
作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于乐在教育方面勇于探索创新,任校长后,她一改传统的上课作息时间,把课堂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改为“60分钟大课时、35分钟中课时、15分钟小课时”三种课堂教学时间,并提出“推迟上学,延时放学”“措时上学,同时放学”的做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避免家长接送孩子造成的交通拥堵等现象,这一变革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中国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郑州市实验小学正是把“爱”贯穿教育始终,用爱润养学生,把爱根植于每一个学子的内心,让爱的教育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