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小时候家里穷,只能用木棍在地上画画;成年后,忙于工作偶尔画粉笔画;退休后因为还喜欢,拾起画笔擅长山水画;兴趣盎然之时,还在墙上、凳子上画画。他就是来自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青果村的一名普通退休老人——廖新平,18年时间绘出作品近幅,有亲朋好友或邻居看中的,他都免费赠送,不收一分一厘。
老师“请”他上绘画课
日前,在铜罐驿镇青果村笔者见到了廖新平,破旧的屋檐下,他和妻子正在用铝片缝补锑锅,说话间细细打量,发现他的外套和裤子上还沾有蓝色的颜料,而衣领间已磨得裂开,能看见白色的棉絮物状。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画画,那时家里穷,买不起笔、颜料和纸,就用木棍在地上画。”听说记者想看看他的作品,廖新平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儿,从屋内箱底下翻出一叠塑料口袋,里面整齐地放着许多画纸,“好在后来运气不错,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原来,廖新平出生于江津区一个叫水洞村的地方。6岁半上了村里的小学后,特别喜欢看连环画,这为他今后绘画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与其相比,他的语文数学成绩每学期则刚好及格。三年级时,从城里调来了一位姓庞的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后很是赞叹,还特意教他素描等绘画技巧。尤其在绘画课时,这位老师点名让他上讲台,用粉笔教其他学生画画。由此,他更是热衷上了画画.
写生山水人文铜罐驿
两年后,庞老师调离学校,没再配新老师上绘画课。“老师走的时候很舍不得,还哭了一会儿。”廖新平说,举家搬迁后遇到煤炭公司招工,自己就应聘进单位学了三年半的汽车修理,后又慢慢学开车,开了30多年,期间在单位参加过部分宣传活动,主要是画粉笔画。
工作之余,廖新平也买来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书籍及作品观看学习,“工作忙得很,真正有时间拿笔画画的机会很少很少。”直到53岁退休后,他和妻子杨德清定居在铜罐驿,每月靠多元的退休工资维持一家生活,每月还抽出元左右用于购买笔、颜料和纸,坚持绘画至今。
“铜罐驿是一座千年古镇,是古代巴国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然景观也是得天独厚。”正是如此,廖新平每月都要去冬笋坝、长江边和老场镇写生,而在他的不少作品里也能看到铜罐驿的影子。
喜欢就送人不喜欢就烧掉
“这幅‘青山笼彩霞’就是根据自己在镇上长江边看到的景色和记忆里老家的景色而创作的,大概花了四个整天的时间。”廖新平随意拿出一幅作品介绍道,从退休后到现在自己大概画了近幅作品,有时候还喜欢在墙壁上和板凳上画画。进入他家门后,就能看到正前方右手边的门框上画有一个举着炸药包的红军,面孔刚毅决绝。
当笔者问起他有参加过比赛或者是否开过画展时,廖新平说,自己没想那么多,纯属就是喜欢而已,退休后打发时间罢了。有的作品因为放的时间较长或者自己不喜欢,烧掉了多幅,前段时间侄女儿新房装修,免费赠送她4幅,有邻居喜欢也送了不少,现留存的只有40多幅。
谈起未来,廖新平低下头笑着说,“自己还从没去过主城,有机会想去亲眼看看重庆的立交桥,尤其是那几座横跨长江的大桥,开拓下眼界,为自己的山水画增添一些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