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粉笔 >> 粉笔发展 >> 中国教育走进非洲

中国教育走进非洲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48.html

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政治道德方面他主张“仁”、“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强调人道主义的同时要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这适用于任何时代,足见孔子的思想具有其先进性;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有所取舍,在义利相权时应当重义轻利,在获取经济利益时要考虑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在思想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同时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然而在礼崩乐坏,天下分崩离析的当时,孔子的思想没有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重视。孔子最早开办私学,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将知识的光辉播撒。在汉朝,天下早已统一,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而此时孔子的儒家学派得到重视,于是地位日益提高。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并最早开创私学,诲人不倦,弟子众多,让更多的人接受知识的熏陶,其意义非凡。

然而反观非洲的许多国家,教育集中在少数精英阶层,普通人受教育的机会较少,这也客观地影响了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很多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做不了,也就直接影响就业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国家整体的发展走向。

在上图中,一位非洲的老师为了给学生们讲解计算机知识,用彩色粉笔在黑板将计算机里关于WORD文件的内部结构描绘出来。这样的方式虽然原始,但也实属无奈。也客观反映出非洲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哪怕条件再艰苦对知识的向往也不能磨灭。

当今世界是科学文化的世界,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也就很难提升劳动技能,没有劳动技能也就很难提升生产力。

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落户非洲,以非营利的方式推广汉语语言及文化。中国已成为继法国之后,在非洲开设文化机构第二多的国家。考虑到中国不同于英、法,无任何殖民历史,这样得来的排名引人注目。

语言训练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各个工种的培训也很必要。不论是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入门岗位,还是服务类或中层管理职位,雇主都面临着找到够格人才的困境。于是中国的很多企业自发组织员工学习汉语、接受技能培训。对员工来说,薪资附加值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他们接受的教育越多,掌握的技能越多,收入的潜力也就越高。

对学生来说,薪资附加值是切实存在的——他们受过的教育越多,可以获得的工作机会也就越多,薪资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能有所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