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连续发错4个华为快递的概率,

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1118/4292604.html

“李老师,算一下联邦快递连续发错四个华为快递给美国的概率吧!”

在中美贸易摩擦正炽的当下,有网友这样“喊话”。

这位“李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同时手握清华北大毕业证书、如今在人大附中任教、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科普达人”李永乐。

图说:李永乐讲解什么是芯片来源:视频截图

芯片到底是啥、为啥这么难生产?“水变油”为什么是骗局?《流浪地球》里有哪些科学知识?……

对这些社会时事热点与它背后的科学知识全都了如指掌的人,很少;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它讲明白的人,可能就更少了。

然而,李永乐做到了。

一个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天文地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十几分钟就能把一个看起来很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讲清讲透。

从“马桶视频”开始

很多人认识李永乐,大概是从他对“闰年”的科普开始。

在视频中,他用集合的思维计算出了公元1年到年之间究竟有多少个闰年,并且以回归年的知识解释了闰年的设置规则。视频推出当天,在今日头条的点击量过百万,在微博播放量过千万。

这其实是多年前李永乐录制的一段教学视频,录制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李永乐,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一名高中数学、物理老师。

图说:李永乐参加活动来源:受访者供图

“高三的物理题一讲起来时间就非常长,课后不同的学生问,你就得一遍一遍地讲;而且学生还必须得找你在的时候问。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开始录制教学视频。”

李永乐回忆说,最开始录制条件非常简陋,经常是拿一个高拍仪,自己对着一张纸一边写一边说,然后再把内容发到网上。这种视频时长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为此,李永乐还给它起了个名字:“马桶视频”——让学生蹲马桶的工夫也能学一个知识点。

后来,李永乐又陆续在网络平台上传了长视频、课程资料、讲义答案,“最开始这一切都是以教学为中心进行,主要面向自己的学生”。

年上半年,开始有网友从这些资料中截取出更短的片段放到网上。

李永乐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火了。身边开始陆续有同学、朋友建议,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多做一些科普的内容,“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试试呗”,于是,“科普网红”出现了。

“原来我也可以了解科学”

从《复联3》灭霸的一弹指,讲马尔萨斯人口论;由C罗进球,引出其背后的物理学原理;用概率知识计算考清华北大和中万彩票哪个概率更大……

如今,李永乐已积累了近千万粉丝,热点视频在单个平台播放量超过百万,成为泛文化领域现象级的网红代表。

图说:李永乐用物理方法分析C罗的“电梯球”来源:视频截图

总的来看,他录制的视频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听上去比较高深,但是大家都很有兴趣的内容,比如黑洞、平行宇宙、薛定谔的猫等;

一类是生活中很简单的现象,但是大家不知道背后原因,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买彩票中奖概率有多大等;

再一类是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播出后大火的仿制药是怎么回事儿、“工作制”是奋斗还是剥削等。

他时常会主动“蹭热点”。

比如,之前“官宣”变成流行语刷屏时,李永乐讲了“如何恋爱才能找到真命天子”,用数学的方法。

爱情噱头背后,其实是苏格拉底的“麦穗理论”和近代数学的“秘书问题”,即在不能重来的情况下,如何选出最优样本。

又比如,在中美贸易摩擦正热的当下,他把去年中兴危机时做的芯片科普,翻出来“炒冷饭”。

图说:李永乐讲解芯片的制作来源:视频截图

网友们纷纷感慨:“当年听起来昏昏欲睡的知识点,现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从某个方面也说明了,并不是我们不好学,只是少了一位这样的好老师。”

还有人喊话说:“李老师,算一下联邦快递连续发错四个华为快递给美国的概率吧!”

为什么大家爱听他讲课?

李永乐说,也许原因就在于,

我愿意把深奥的数学和科学内容,通过新的方式进行编排,让大家能够更容易理解。通过几分钟的视频,使一些原本不怎么了解科学的网友产生“原来我也可以了解科学”的自豪。

图说:李永乐演讲来源:视频截图

“网红”和“李老师”之间

年,李永乐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开始任教。他本身自带“学霸”光环:北京大学双学士加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他都有毕业证。

不过,走红也为李永乐带来了各种非议。

最让他受伤的就是关于他在课堂教学投入上的质疑:“做科普花了这么多时间,课堂教学上还会有多大精力呢?”知乎上也有一个热门问答,“如何评价李永乐这种‘不务正业’的高中老师成为网红”。

来源:视频截图

在他看来,做科普与教学相互辅助,并不矛盾;科普甚至是教学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比如某个话题提到一个科学家,自然会涉及这个科学家的背景,所以就会有历史的内容,看上去跨界了;其实这个内容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已经查过资料。因为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不把他的背景给说清楚,学生就没有兴趣了。所以在备课的这十年里,我已经查了很多资料。”

还有人质疑他视频中趣味性与科学性的平衡,这其实也是个让李永乐在录制时觉得矛盾的难题,有时候因为要不要在视频中讲到公式他都要反复斟酌:“讲公式就会牺牲用户,不讲公式这个问题就说不清楚。”

后来,李永乐给自己定了个“原则”,以“上过中学的就能听懂”为标准,做一个引子,燃起更多人继续探究的兴趣。

不管有怎样的困扰,李永乐说,自己还是想坚持住,愿意为科学传播和教育公平作一点贡献。

“科普让我成为网红,而我的初衷是为普通人的教育做点贡献。”

李永乐希望,未来能够录满期视频,并形成一个系统,然后再梳理出一个列表帮助大家进行索引,按需索取。同时,他希望自己的科普能够下移到小学阶段,让孩子们能在早期就接受好的科学启蒙教育。

“科普达人”的愿景,让人不由想到任正非之前说的那句话:“我关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

像李永乐这样的“科普达人”逐渐涌现、走红,也意味着互联网“营养快餐”,正滋养着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人。

新民眼工作室森泊

来源:央广网、新京报、观察者网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