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带给你最新鲜最深刻的热闻解析
为你的申论、面试不断垒分!
1
“儿童食品”更适合儿童?
恐怕只是营销手段
食品打上“儿童”标签,就一定安全了吗?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出于孩子饮食健康的目的,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市场上所谓的“儿童食品”与其说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是一种营销策略。
其实,对“儿童食品”的质疑由来已久。年,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昌邑分局根据群众举报,对某品牌“儿童酱油”立案调查,证实该品牌“儿童酱油”与普通“海鲜酱油”产品标准号一致,核心营养素的标示值也一致。工商部门由此认定,将这种酱油标示为“儿童酱油”的行为,欺骗、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属性知情权和正确选择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此外,还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儿童食品”相对于普通同类食品来说,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更有害于人体健康。比如很多“儿童牛奶”“儿童酸奶”含有更多糖分,有些“儿童牛排”竟然含有反式脂肪酸,还有些“儿童版”食品的钠含量竟然比普通版的要高……对于这类高糖高钠的食品,营养专家普遍表示不适合儿童食用。
作为父母长辈,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人们宁可花更多的钱,也愿意购买看上去更“适合”孩子的“儿童食品”。各种“儿童食品”也因此大量涌现,并堂而皇之地高溢价销售。可是,当消费者明白,自己花大价钱买的“儿童食品”,其实只是换了个“马甲”的普通食品而已,甚至比普通食品更不健康,还会继续购买吗?这类产品还有竞争优势吗?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从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来说,只有针对婴幼儿群体的食品标准。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但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产品包装上是否印刷“儿童食品”,实际上由商家自己说了算,相关部门很难监管。
总而言之,事实上并不存在“儿童食品”这一分类,只有打上“儿童食品”标签的营销手段。商家的套路再深,只要秉持科学精神就不会受骗。作为消费者,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千万不要图省事,看到“儿童”二字就买,而是应该看配料表,看配料是否相对简单,看成分是否低盐、低糖、低脂、高营养密度,如果以上都是,那就是更适合孩子的食品。这种方式比较“费事”,但却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办法。
此外,既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打着“儿童”旗号的食品,那么相关部门不妨顺势而为,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野蛮生长”的“儿童食品”纳入法治的轨道。如此,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物,不再在货架前迷惑不已。(via光明网)
2
儿童食品不该是商家打的“概念牌”
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水饺……近年来,市面上各种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同款品牌只要沾上“儿童”两个字,价格就要比普通商品贵出一大截,有的甚至要贵好几倍。但也有家长心生犹疑,花高价买的儿童食品,真的能更贴合自家孩子的成长需求吗?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对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需求更丰富更全面,同时对食品添加剂的排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决定了他们对食品的需求与成年人不完全相同。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构建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特征的儿童食品标准,有助于更好呵护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
然而,当前市面上流行的儿童食品,却未必具有上述功能。正如有专家指出,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其行情火爆的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儿童食品市场背后,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概念营销。所谓的“儿童食品”,只是以企业标准作为产品标准的普通商品,是否真正具备儿童身体成长发育所需营养,还得打个大问号。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让这一细分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过去,还有许多虽然没有打着“儿童食品”旗号、但实际上以儿童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品,例如“高油、高糖、高钠”的辣条,许多都出自卫生条件一般的小作坊。这些所谓的“五毛商品”,在广大农村地区流行,对我国儿童健康成长带来危害。近几年随着相关治理的深入,这些探触儿童食品市场下限的商家难以为继,而那些走高端化路线的商家仍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和约束。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使许多食品企业想开发儿童食品市场,在这个高溢价、高利润的行当里分一杯羹。
让儿童食品“名副其实”,关键是要标准先行。年6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等联合发布了一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其对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儿童零食的专门标准,不过,这个标准属于行业协会出台的指导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对商家的约束作用比较有限。
从长远看,儿童食品行业必须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路径。不妨效法婴幼儿奶粉标段的设计,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征,划定不同类型儿童食品的标准,符合相应标准方能打上“儿童食品”的标志,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商家想打就打的“概念牌”。
当然,在相关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之前,作为消费者的家长,还是应对所谓的“儿童食品”保持审慎态度。与其花费高昂成本,追求商家包装出来的安全感,不如主动学点营养学知识,让孩子吃得健康、绿色、安全。(via光明网)
3
粉笔思维
4
粉笔视角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所需营养和大人有所差异是很正常的,对此,很多家长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儿童食品”,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但我国并没有儿童食品的相关标准,商家炮制所谓“儿童食品”概念,归根到底是为了盈利。父母买的高价产品,本是为了安心,但大多数“儿童食品”的成分和大人使用的并无差异,甚至为了达到造型可爱、颜色丰富、口感更好的效果,还会添加损害儿童健康的成分。儿童食品关乎孩子健康和民族未来,有关部门应该看到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尽快出台行业标准,引导“儿童食品”产业在规范中发展。家长也不能只看价格和标签,更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