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教培粉笔上市谈谈躺平与现实主义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粉笔(.HK),一家主打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的机构,于1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9.9港元,当日股价升幅高达12.12%,实现市值.8亿港元。

作为港股投资者,我们提前覆盖了公司的研究,并参与了打新。上市当天的涨幅也在意料之中,本身定价与竞品基本持平,一方面作为后起之秀,细分行业第二名且带有教育科技属性,一方面恰逢港股教育股估值修复期,还是值得一个“涨停”的。

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两大块:职业考试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如下图所示:

粉笔的业务主要涵盖左侧红色虚线框内项目,根据招股书,截至年6月30日六个月,公司业务以公考和事业单位考试培训为主,营收占比86.5%。另外,教师资格证及招录类培训占比10.3%,其他占比3.2%。

如此看来,以公考起家的粉笔,可能大家还会有一个疑问:这股“考公热”到底能持续多久?

这关系到粉笔未来的估值空间和价值。

01短期有利的现实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考公热”?这个问题看似根本不需要回答,毕竟我们每个人身边总有几个亲戚朋友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已然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社会现象了。

多方面的原因,无非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和人生不安全感这两大方面。

前者主要是由于国内大学多年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又赶上当前市场招聘缺口收窄,毕业生供给远远大于可匹配的招聘需求。

后者多来自于业界的加班、“”的打工常态以及“35岁即失业”的社会压力,年轻人(包括应届毕业生)看到前辈们的人生惨状,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如躺平考公上岸,以为端上一个铁饭碗,摔不坏砸不烂,安安稳稳过一生。

短期也许我们都不需要研究这个“考公热”的持续性,毕竟就连社交媒体上年薪百万的打工人都对公考蠢蠢欲动。

仅以国考为例,上一组数据:

历年国考报名人数::万,:万,:万,:万,3:万+。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三年,已经破百万的报名人数,增速基本忽略不计。

但是,从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是50万左右的增加,增速分别为30%和25%。此高基数下,增速略有下降,依然很高。

背后的事实是,中国历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在年和3年增速明显提升: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万;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万;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万;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万;

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万。

也就是说,至少一年内,公考培训机构的业绩不用特别担心,“考公热”暂时还退不下去。即使高校毕业人数不变或下降,考公报名人数也不一定会减少。

于是,这个现状给粉笔带来了什么?

最显著的是,粉笔凭借自己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技支持,收获了公考领域第二名的江湖地位,比如粉笔职教APP,作为“刷题神器”、“刚需入口”,累计注册用户万,业内无人能比,内部产品付费转化率很高,品牌心智深入考生群体。

关于转化率,年、年及年,所有线下付费学员分别约有85.6%、74.9%和67.5%是从其线上付费学员转化而来,而这些线下付费学员至下一年的6月30日,又约有79.2%、77.5%及71.0%继续付费购买粉笔的线上产品。截至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有线下课程付费学员中约有68.8%是从其线上产品之前的付费学员转化而来。

同时,其业务形式又分为在线培训、线下培训和图书销售,营收占比分别为,49.4%,36.1%和14.5%。要知道,这一比例在年同期分别为,36%,53.3%,10.7%。

我们再列一下全年的数据对比:

年分别为,56.7%,30.5%和12.8%;

年分别为46.2%,41.6%和12.2%;

年分别为40.7%,47.2%和12.1%。

以上数据得出,公司自年开始扩张线下培训,至年下半年又开始收缩。明明国考报名人数在增长,粉笔为什么收缩利润率最高的线下业务?

利润表暴露了问题,-年上半年,公司一直在大幅亏损,尤其是年。由于招股书仅披露三年业绩,我们观察到,在年粉笔还有1.54亿元的净利润,当年营收实现11.6亿,净利润率也有13.3%。

因此,仔细研读招股书后发现,这一亏损是粉笔在年和年两年大肆扩张线下营运中心所致。公考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考试,特别需要线下封闭式学习场景,线下培训不仅收费高,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学习效果也会不错。没有学习条件的考生往往会选择线下培训。

但公司错误估计疫情形势,大肆扩张多省份多城市线下运营中心,导致线下学习中断,大量资源和金钱被浪费,师资及管理人员也供给不到位,问题重重,直到年下半年才开始“一刀切”收缩线下业务。

战略收缩和考试推迟举行直接带来的是年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好的一点是,相比和年,销售成本及经营费用均有大幅减少,毛利大幅提升,经营利润转正,经调整净利润转正,经营性现金流也转正。公司基本从扩张-收缩中恢复到正常,在具体课程上亦有所体现,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我们对粉笔的展望:至少估计3年(万)、4年(万左右)以及5年(万左右)的毕业生规模,公司保持当前的节奏,并不会影响太多,业绩于下个披露期不仅有望转正,在未来两年还有望超过中公教育(上半年营收22亿元,净亏损8.9亿元)成为第一名。

02估值的上限在于价值观的变迁

其实,本篇的初衷并不想过多介绍粉笔的基本面,我们更多的想从社会学角度去探讨一下考公热背后的社会价值观,从一个上帝的视角去跟踪公考培训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以此来把握投资的节奏,何时买与何时卖,取决于哪些大的拐点。

回到最初的问题,考公热究竟将持续多久?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大概是:年轻人集体开窍前的混沌期,催熟了公考培训机构。

至于这个混沌期会持续多久,可能前后出生的那批小朋友,是个大拐点。大概还有七八年的时间,也就是年前后。

这个结论倒不是基于出生人口数量,抑或是宏观经济变化的因素,而是单单从价值观变迁来判断。之所以称之为混沌期,是因为年轻人为了摆脱私企打工的不确定性和加班劳累,转向考公来拯救人生,以为上岸即人生幸福。

涉世未深的他们常常把躺平挂到嘴边,以为公务员这种工作等同于躺平,以为公务员这种工作加强了人生的确定性,以为公务员这种工作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捷径。

你说世上哪有捷径?人生也并不是只有公考一条路,但踏上公考路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的,最起码在受挫之前。

所以,年轻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当今的社会环境限制了年轻人的眼界,他们没法提前进入更深度的精神境界。

殊不知,躺平本质上是一种觉醒。

躺平的真正意义在于停下来思考想要怎样的人生,是一夜暴富,还是拥有更多可能性还是吃饱了混天黑。这个停下来思考很重要。

躺平的人才是最现实的、最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而一窝蜂的“考公热”或许只是看似现实主义,实则是一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贪念。

借用梁永安教授访谈里面的一段话,“在现有的框架里,你就不要按照现在的眼光去看,你看着挺难,但如果说往前看,3年以后,5年以后,甚至8年以后,10年以后,很多东西,比如创造力,你会发现自己最大的任务还是学习、探索和行动。”

“这时候你会在这个过程里面不断地打开一些自己心灵的闭锁,会不停地增长很多积累,我觉得这是很现实的。今天很多抱着现实主义的人,其实最不现实,很快就被社会甩到后面去了,很快就变成老人了;而那种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由此看来,这是个社会学范畴的问题。

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意识到,有钱或没钱,白领或蓝领,创业或打工,都不重要,关键在于拥有好好生活的能力的时候,公考热或许就消退了。

彼时,终身教育或许才是“粉笔”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若职业教育业务足够多元化,第二曲线已成熟,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还需要担心吗?

世界会越来越好的。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