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房胜林从上小学拿起粉笔、铅笔……用心书写汉字,至今已五十个春秋。说来也怪,我从小就爱写字。刚上学那会儿,先学写粉笔字,我的小黑板是母亲用木锨头(农村打场锄粮用的)刷上锅灰制作的。二年级用铅笔写字,三年级才练习钢笔字,每周有一节课学毛笔字,临摹写仿。想来是我运气好,小学初中教我的老师,字都写得很好,让我受益匪浅。语文老师每次发作业都表扬我字写得好,每年把我的字贴在学校庆祝元旦专栏的显要位置。这给我莫大的鼓舞。为了练好字,我在自家屋墙上,用锅灰刷出一块专用黑板,天天写粉笔字,学校的黑板报几乎让我承包了,课余时间每星期更新一次。每天放学后割草拾柴、树荫里乘凉,都忘不了用树枝或瓦片写上一首古诗词。最爱在雨后的平地上写字,不仅好写,而且字迹清晰。马路边、树荫下,都留下了我的笔迹,识字的乡亲路过也都看一会,夸几句。更难忘的是教我初中化学课的白老师,字写得好,当时在我们那儿十里八村很有名气。他写的行草书体,让我崇拜极了。白老师见我喜欢书法,就给我一些基本指导,我现在的字体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脱离他的影响。我真正写毛笔字是从读初一开始的。给学校写宣传标语,用学校的笔、墨、纸练字,何乐而不为。还记得我本村的同学给我弄到一本柳公权的拓本字帖,如获至宝,空闲时候就临摹几个。那时候爱上书法,是很奢侈的事,哪有钱买笔墨纸张啊!找张废纸都难呢,用完的作业本背面、废纸壳、水泥袋,都收来练字。幸运的是邻居是大队会计,家里有报纸,我隔三差五地去求几张来练字,在报纸上写字竟然有宣纸的味道。也是那年春节,我开始写春联,越写名气越大,找我写字的乡亲越来越多。自那以后每年春节,一放寒假,我的重要任务就是给乡亲们写好春联,一直写到大年三十。最高兴的是母亲,乡亲们找我写字,她感到脸上很有光。到我读高二那年,我为乡亲们写的春联几乎贴满村里半条街。大年初一串门拜年的老少爷们都能看到我写的春联,顺便夸赞一番。看到自己写的春联贴在那么多人家的大门上,有一种不亚于发表作品的幸福感。读高中的时候,基本没时间练毛笔字,但也没少写黑板报、刻钢板,练硬笔书法。上大学时,倒还能挤出一些时间练书法,同学们也都羡慕我的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书法展上,我的书法作品获奖。毕业赠别留言时,几乎所有同学都祝我成为书法家。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语文教师的八年里,我教两个班,每天用毛笔楷体写两首古诗,挂在两个教室里,我练字,学生背诗且学习字,一举三得。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创办语文手抄报,每月一期,既练了字,又学了知识。当那些艺术品般的手抄报展出后,轰动了学校乃至全地区。教书八年,我教的学生有许多考上名牌大学且不说,发表文学作品的也有几个,更让我欣慰的是教出了一批写好字的学生,这是我人生中最闪光的一页。年,我第一次参加济宁市青年书法大赛,获得优秀奖,被吸纳为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然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不能买宣纸写字,不能买好笔墨,不能拜师学艺。年,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发函让我入会,我却因每月交伍元钱的会费而搁置,现在想来后悔莫及。弃教从政后,我主要做文字工作,却很少能坐下来练练书法。在县文化局那几年接触了不少地方名家,也学到了许多书法知识。我于工作之余还编写了《对联精选钢笔字帖》,并于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有了一点名气,也有不少单位请我写字的,我都欣然提笔,不放过任何一个练笔的机会。年来青岛后,我经常去文化市场看看,有时也去艺术馆瞧瞧,寻求学习的机会。现在尽管颈椎不好,眼也花了,但总丢不下书法,抽空就写几笔。几十年来,感触最深的是只有在书法创作时,才能穿越红尘、宠辱皆忘。我爱好书法,不苛求成名,只是自爱自乐、墨中求趣,给自己营造一方精神家园,以怡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