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中医疗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1122/4522589.html
大家好,我是Maco.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在《写给年轻妈妈》书中讲到的故事。
有一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他3岁的女儿不喜欢逛商店,每次去商店都要哭闹,死活不愿意进去。
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比家里有趣多了,怎么就不爱去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有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
他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时忽然发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不是玲琅满目的商品,而是森林般的大腿和来回摆动的大手,一个个见棱见角的大提包,不时碰到孩子的小脸和身体……
他明白了,“这里太可怕了,我们一分钟都不呆了,马上回家去!”他大声对女儿说。
可当爸爸把孩子抱起来准备离开时,孩子笑了,不愿意走了。原来她看见了漂亮的玩具。
这给我很大启示:与孩子平视,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是每个父母应该遵循的原则。
父母要被孩子所接受,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呢?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自己也是从小孩成长起来的,孩子的那些小心思,不可能逃过自己的眼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孩子接触的事物,肯定是比父母小时候的事物更新颖、更复杂的,所以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会用新时代的“儿童视角”去看待孩子,比方说,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看周围的人和事。
新时代的“儿童视角”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语言去表达,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用儿童的眼光去选择,用儿童的心理去洞察。
这些做起来是有难度的,但又是很值得去做的。
所以,家长们需要一个媒介,让它以“儿童视角”去看待孩子,引导孩子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培养良好的品格,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这个媒介就是“Maco”。
新时代儿童视角下的「Maco」
Maco的眼睛是儿童的眼睛,Maco的耳朵是儿童的耳朵,Maco的语言是儿童的语言,Maco的兴趣是儿童的兴趣,Maco的情感是儿童的情感,Maco的心理是儿童的心理。
Maco与儿童合二为一,互相影响,互相陪伴,互相成就。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中这样深情地写道: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Maco传递给儿童的第一印象,“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有着与当代儿童一致的欢欣、恐惧、喜好、憎恶,这是新时代儿童视角下的「Maco」。
陶行知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这样告诫未来的教师: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个风筝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强大皇朝被推翻一样的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儿童之所以能与Maco产生强烈的情感情绪共鸣,不仅是因为Maco有一颗伟大的爱心,更是因为Maco有着一颗纯真的童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新时代儿童视角下的「Maco」。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其《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写了这样一个教学现场:
考瑞在其他同学面前演示一个十年级的科学实验的结果时,完全失去了他的潇洒和信心。
现在,他感到十分尴尬,简直就希望能钻到地底下去,这样他就永远也不要见到他的同学们了。
孩子们注意到了他内心的斗争,有的开始窃笑,而其他的同学则为考瑞感到尴尬,于是假装不去注意,这使得情形变得更糟。
考瑞僵立在那儿,脸上抽搐着,那种安静变得让人无法忍受。
就在这个时候,老师打破了这种尴尬,递给考瑞一支粉笔,并问他能否用两三个要点将主要的结果写出来。
考瑞这时有了一个机会转过身去,镇静一下自己,不面对其他孩子。同时,老师在班上作了一些评论,以帮助考瑞回忆和梳理结果。
结果,考瑞的实验结果陈述得还不错,老师最后说:
“谢谢你,考瑞。你刚才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时刻,我们都经历过类似这样的时刻,你做得很好。”
在这里,考瑞的老师是机智的,更是善解人意的,她巧妙地将考瑞从尴尬中解救了出来。
而这样做,源于她有一颗能够细腻感受儿童内心世界的心,即“儿童视角”。
站在成人的角度,教师也许关心的只是答案的“对”与“错”,以及为什么“对”或“错”,眼睛里只有冷冰冰的知识,而没有活生生的人。
但考瑞的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理解考瑞的脸红、心跳、不好意思、觉得丢人,她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帮助学生弄清知识,而是给孩子以尊严,让孩子恢复自信。
所以她找了一个理由,让孩子“转过身去,镇静一下自己,不面对其他孩子”,最后获得了“陈述得还不错”的结果。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即使老师不批评、指责,而是请考瑞“坐下再想想吧”,那也会让考瑞多么难受。
在我们的教育中,在我们的课堂上,是不是缺少了一些“儿童视角”呢?
我们制定过那么多的校规,有哪一条跟孩子商量过呢?
我们有太多整齐划一的要求,不就是为了便于教育者管理,甚至“看起来舒服”吗?
我们空洞乏味地给孩子灌输那么多超越他们年龄特点的教育,因而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这个“思想”和那个“价值观”,完全没有想过孩子们的感受。
在今天这个背景下,「百童教育」带着「Maco」提出教育要有“儿童视角”是有特定针对性的。
但这绝不意味着「Maco」主张绝对的“儿童中心主义”,即一味地迁就儿童、放任儿童,如果那样,等于是取消了教育。
「Maco」非常重视“儿童视角”,任何一个时代所强调的,总是该时代所缺乏的。
「百童教育」同样认为,教育的“成人视角”依然重要。
这意味着「百童教育」的教育使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智慧等等,都将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打造出新时代视角下的「Maco」。
是以“Maco”为主人公,打磨的符合3-12岁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和心理成长的故事课程体系,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引导他们思考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