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记忆三十年前烟台小朋友都在玩什么

文:飞蛤超人编辑:夹箍儿侠图片:大土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笔者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总盼着放学后天慢点黑,节假日天快点亮,因为那时有太多太多的玩的事了。而说实话,那时的“玩”多半对钱和科技的依赖性不大,只要有小伙伴,有脑子,有胳膊腿儿,那孩子们创造“玩”的空间就会无限的大。

说到此就不得不提起儿时在烟台大街、小巷、楼梯洞里玩的那些游戏项目,但愿这些小游戏、小玩具能勾起你我共同的回忆。趁着年味还没散尽,先从放鞭说起吧——

(注:本文可能错别字连篇,方言肆虐,大家别介意额)

01捡鞭炮

那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有足够零花钱买鞭炮的,更何况成挂的鞭炮几分钟就放完了,好不过瘾!怎么办,我会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人手拿个塑料袋去“捡鞭”(没塑料袋的直接装口袋)。

捡的都是那种没有燃尽的还带芯的(如小草鞭、二踢脚、滴滴金)。拾到一定数量,再挨个把它们解决掉——囫囵个的直接用香点了往空里一抛,啪的一声,跟着一个星星般的闪光加一道白烟,好有成就感(不过那时没少被鞭崩破手)!

那些没芯的鞭,则被我们统统拆开,把里面的火药粉倒在一张鞭纸上,然后把残余的鞭芯扭在一起,搓成一根相对较长的导火线,放到火药粉里伸出纸外,一点,待鞭芯燃到尽头,呲啦一声,花火四射,火药味漫天。碰上下雪天,燃烧的火药还会在雪地上留下一滩黑。

这些“捡鞭炮”余留下的光亮、味道甚至疼痛,至今还留在我的脑中,幻化成美好的记忆。

02跳方跳皮筋打沙包

找支粉笔或者石头、树枝、硬木棍,在地上先画它三个竖排着的,能容的下两只脚的方框,再来一个单独的方框,再来一个半圆(如果本人没记错的话);

再找来一个纱布袋儿(没有的用块石头也能将就)和两个以上的小朋友,便能一起玩儿“跳方”了!

跳方的规则是将沙包依次扔到方框里,然后双腿或单腿越过沙包跳方格子,跳到头再捡着沙包蹦回来,直到沙包扔到最后的半圆里捡回来算赢。

同样用腿蹦的还有跳皮筋,分单腿蹦和双腿蹦,皮筋从挂在脚脖子上一直升级到腰部,难度逐渐增大(高手也层出不穷)。

最后的打沙包谁都会玩了,规则也不必多说。相信那时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是回家找妈妈缝纱布袋的经历和记忆。

这三样游戏在我印象里男女都能玩。人越多越热闹。玩的成本也很小,仅仅是一根皮筋、一个沙包甚至一个捡来的木棍和石头而已。至于玩的乐趣,不亚于现在任何网络游戏。

03.趴老慕儿

这是烟台土话,其实就是捉迷藏。这个游戏想必谁都玩过,游戏规则也不用多说了!这里笔者需强调一点:烟台的地形特别适合玩“趴老慕儿”——居民区到处都是大上坡大下坡,到处都是夹箍儿胡同,居民楼房也都是内梯外梯错综复杂,楼道、过道虚实畅通,这给孩子们躲藏和寻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说实话,没点想象力和胆量还真玩不赢。

▲芝罘区白石村一角

我记得那时很多居家楼房的厕所都在楼道里,胆儿大的熊孩子会躲到某个黑暗楼道的厕所里,你能想象到吗,那潮湿,那黑暗,那味儿。

烟台的小朋友,为个玩真下血本了!

04.打蛋儿

这里说的“打蛋儿”就是弹玻璃球了。

就我所知打蛋儿在户外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碰墙”一种是“打窝”。

碰墙是直接找堵墙,玩家把自己的“蛋儿”(听上去有点怪,不过烟台话就这样哈)往墙上一扔,谁弹的远谁先打,打谁呢,当然是打弹的近的“蛋儿”了,打不中就轮到对方打你,打中了对方的蛋儿就成你的了,继续下一局,直到一方裤兜里没蛋儿了,啊,还是说没玻璃球了吧,这个游戏也就告一段落了。

打窝是在泥土地上抠几个小坑一字排开,然后在第一个坑前画一条线,玩家站在线旁把蛋儿垂直落下去,谁离线近谁先开始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把蛋儿依次滚进窝里,滚满所有窝,就能点射别人了,射中算赢。

顺带说一句,打蛋儿的手弹姿势有“握蛋儿”和“卡蛋儿”两种,从姿势也能看出水平谁高谁低了。

不是本人吹,家里到现在还藏着一大包玻璃球战利品呢,长大后每每拿出来跟别人炫耀,总会被别人缀上一句“彪了”,哈,不过自己还是挺美,毕竟这是童年的美好记忆!

05.攮(捅)油(肉)儿

大家不要误会,这里说的可不是新疆人做阿里馕,而是上世纪烟台小朋友玩的一种游戏。

这游戏听起来不像好孩子玩的,但却在男孩子中很普遍。

玩的人首先得有一把刀,这种刀可能是削铅笔的刀,可能是弹簧刀,也有可能是哪个熊孩子在家偷老妈的水果刀,总之,刀尖越锋,重量越大,质量越高级,玩的胜率也就越大。

有了刀,需要再找块不是太硬的泥土地,画上一个双巴掌大的长方形方块,游戏就可以开始了。石头剪子布,赢的人先在方框内插上一刀(刀需要直立在泥土上才能继续),然后沿刀痕把方块切成两半,大的那一块就属于自己的地皮。然后继续在对方地皮插刀,继续分割赢取底盘,直到自己的刀在土中没插住倒下,再轮到对方。

说白了这不赤裸裸的抢地盘游戏吗。不知道当年哪个玩“攮油儿”的小朋友长大后进房地产了,那绝对是抢地好手:)

06.捂贴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朋友们喜欢收藏的东西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贴画”。

贴画有纸壳画和粘贴画两种。单张也就火柴盒那大小。贴画上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那个时代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比如说赵雅芝啦,刘德华啦,孙悟空啦,变形金刚啦之类。

这些贴画的乐趣所在可不仅仅在一个贴和藏上,它还能“捂”!来看——

三五成群的小孩水泥地、楼梯櫈上一趴,掏各掏出自己口袋里的贴画地上一摆,手掌拱起去“捂”别人的贴画,如果能捂翻过来,对方的贴画也就成自己的了。

那时不少家长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孩子的手掌总是黑的,而且还是红肿的。其玄妙就在这里。

我认为这个简单的“捂贴画”藏着某些烟台人的性格,没错,那就是好堵、好玩。

当然,这跟人品没直接关系。

07.打勾鸡

说起打勾鸡这种六人玩的扑克游戏,估计很多烟台人眼睛里都得放光放火甚至放鸡血,那痴迷度简直都到了病态的程度。

上世纪,从家中到街头,从公园到广场,哪要没有几堆打勾鸡的人,那都好似走错城市了。

在烟台打勾鸡涵盖的人群很广,可以说妇女老少皆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小孩子。只不过通常小孩子都只跟小孩子一起玩罢了。(水平不对称会拖队友后腿的)

关于打够级的经历和规则这里就不细说了,估计说上来千字打不住,因为这个游戏包容了太多烟台人的性格,有机会以后专题说。

总之,玩这扑克游戏不光得用脑子用技巧,还得有气势有表演力,必要时还得玩点“政治手段”,那可跟烟台人日常生活工作里的行为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性。

08.打游戏机

这里说的打游戏机分两类,一类是在家里打,一类是在游戏厅打(当然也包括没钱在游戏厅看眼的小朋友)。

先说家里玩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任天堂游戏机一度风靡中国,于是那些同时代出品的经典游戏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像什么魂斗乐、超级玛丽、赤色要塞、坦克大战、马戏团……

啊,说这些游戏一天都说不完。本人到现在还记得魂斗乐调30条命的口诀,赤色要塞长命的“五星”呢!

记得那时很多家长都跟着玩上了瘾,可见游戏机对一代家庭的影响。

再说游戏厅:

从三马路到所城里,从大世界到艺都,从十中、九中到十四中,哪个夹箍儿没藏着个“乌烟瘴气”装着几台老虎机的游戏厅,哪个游戏厅里没蹲着两个耳朵里夹着烟,留着三七四六分头的小地包儿;

游戏厅贵的地方一块钱三个“板儿”,便宜的地方一块钱十一个板儿,小朋友们从家里要钱也好,卖废铁也好,跟比自己年龄小的小孩儿要板儿也好,总之,那个几十平米挤挤巴巴的地方有着孩子们难以抗拒的魔力。

我当然还记得那些抢手的游戏,比如说十二人街霸,比如说三国志、名将……玩这些游戏有时都得排队等,可见其抢手度。

我认为,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那个时代烟台青少年的“亚文化”。

09.抓蚂蚱赶海

烟台市一山一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烟台小朋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玩法,那就是捉蚂蚱和赶海。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夏,一放学我们便会三五个人上山捉蚂蚱。当然,捉蚂蚱是个笼统的说法,这其中还包括捉螳螂(烟台话叫刀龙),捕蜻蜓,捉蚯蚓甚至捉蝎子、蜈蚣。捉了有的拿回家养,有的拿回家喂鸟,搞得家里到处都是昆虫,为这个没少被大人骂。

烟台山一角(拍摄\土豆)

赶海通常是在夏天,烟台往东走有月亮湾,往西走有夹河,月亮湾海蛎子海带多,夹河的飞蛤蛏子鲜,啊,这都赶海常识:)

烟台可真有赶海高手,记得我舅舅带着水镜扎蒙,一扣就是一只大花蛤或螃蟹,好生让人羡慕。想到这些事情,做梦都能笑醒。

10.回头一笑

一个人闭上眼睛,背朝着其他人隔空喊“回头一笑”,然后猛然回头。

此时其它人在离那个人后方十米远的地方,在前面的人回头前偷偷向前进,待前面的人喊完话回头看的时候,谁要被逮住在动便会出局。

就这样,直到有人能坚持跑到喊话人的背后而不被逮到,便猛拍一下那人后背然后转头撒腿儿往回跑,喊话的人回头去追……输赢便在一线之间。

啊,有时想想那调皮的“时间”何尝不是在跟我们玩儿“回头一笑”——它总悄无声息地在你背后向前遛,等它猛然拍你后背一下的时候,你却很难转身抓住它们了。

我们每个成年人,在时间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被动,索性不如时常来个“回头一笑”。

(本文结束)

看烟台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看烟台本土原创,听来自『烟台夹箍儿』的声音.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