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二十四载情与画西大教授岳钰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25640.html

24年的时光无声无息流逝,仿佛从不停歇的溪水从指缝间淌过。当自己曾经的百余幅画作再一次布展呈现在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大厅中,非洲大地原始之美的力量从画作中喷薄而出,像是有魔力一般,将西北大学教授岳钰老师在非洲援教的时光,悄悄偷了回来。

年,受文化部委派,岳钰老师前往厄立特里亚国的首都阿斯马拉国立艺术学院援教,为期一年。年5月12日,为配合西北大学非洲文化中心揭牌,展示中非文化友好交流,岳钰教授在自己近千幅美术作品中挑选幅非洲主题画作,再次用画展的形式展示西北大学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画展以“24年情未了,友谊在画中”为题,祈愿世界和平、中非友谊长存。

走进非洲向往了解原始艺术观念

在“厄立特里亚国”的百度词条上可以看到,这个非洲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国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以雨育农业为主,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而这个国家的名字,援教前岳钰老师也从未听过。

“当年有机会出国的人不多,去非洲则更是少之又少。”岳钰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非洲落后且传染病多发,但是自己却将赴非洲援教视为来之不易的机会。“这是因为在近代世界美术史上,非洲文化艺术以‘原始艺术’的特征,受到全世界的推崇,特别是在世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由欧洲将士从非洲带回的木雕艺术作品中的原始艺术观念,得到了后期印象派画家们的热捧。它区别于文艺复兴以来的非学院派的教条常规,以一种原始心态对现实世界进行解读,从而成为近现代文化艺术思维的突破口。同时也代表着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对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标准化、批量化、规格化垄断人类社会的反抗。”

年春节刚过,岳钰老师和其他同去援教的4位老师一起,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抵达了厄立特里亚国首都阿斯马拉。

学习非洲一年创作千余幅主题画作

在采访中,岳钰老师很少提及当时条件的艰辛,从踏上非洲土地的第一刻起,他已经为自己接下来一年的援教生活做出了“顶层设计”,即抱着谦逊的态度,去了解和学习非洲文化中的原始艺术,并给自己列出了“了解非洲、学习非洲、熟悉非洲、表现非洲”的四个学习階段。

“当时,我在阿斯马拉艺术学院教授雕塑,班上的同学们是全国选拔而来,年龄水平参差不齐,针对情况不同的学生,我为他们全校分别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囊相授。”在当老师的同时,岳钰自己也是一名学生。课余的时间,他跑遍了厄立特里亚全国各地的宗教场所、博物馆、图书馆、商店、民间工艺品店,见到好的木雕、草编,只要有原始观念表现的造型,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临摹。

在本次展出的一张木雕的摹写习作上,还标注着岳钰老师当时的感悟体会:“此木雕在人物造型处理和整体韵律和节奏感很值得学习。没来非洲之前,不懂得非洲艺术家在造型上的夸张其实是十分写实的。只认为非洲艺术古朴、幼稚,在非洲执教一年,方才认识到非洲木雕的艺术价值和对生活概括的高超技巧。”

就这样,在非洲的日子里,岳钰老师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画三幅画,日积月累,当一年援教时间结束,他共画了一千幅左右的绘画作品,其中有中国水墨画、油画、版画、纲笔画、水粉画、色粉笔画,素描、速写……从临摹到创作,在岳钰老师的笔下,非洲大地的风光、人物,鲜明突出、充满生机,并提出了“装饰写实主义”的独特绘画观,用非洲原始艺术木雕的表现方法来处理动物或人物的头部,而动态和形体描写则又是写实的,这样就将原始艺术的装饰、情趣与现代写实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的作品散发着浓浓非洲原生的意味。

融入非洲艺术不分贫富只论感情真假

“在非洲的一年中,我将自己彻底的想象为本地人,从非洲人的角度寻找美、表现美、歌颂美。正是这24年前的美好生活记忆,才能让我最终得以画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忆起当年,岳钰老师告诉记者,为了更好的了解、融入非洲,他住过“帕鲁瓦”(园型的茅草房)和“号德帽”(方型的茅草房);吃过“英及拉”(用苔夫面摊的大饼和烩菜一起放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绘画是创造性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深入研究是不可能搞出让人折服的艺术作品。”

在岳钰老师创作的多张非洲画作中,绝大多数描绘的对象,都是人物。“理解人、分析人、表现人,是人物画家的天职。”岳钰老师告诉记者,厄立特里亚国的国民属于阿拉伯人与非洲人种的混合区域,肤色并不很黑,面部结构也非常好看,形象很入画。在他的笔下,从孩童到老翁,大都神态平和,质朴动人。其中一幅名为《母亲》的创作,更记录着岳钰老师与同学们的深厚情谊、授之以渔。

这是一幅创作在报纸上的画作,画面中,左下角是一群为国家独立而献身的青年战士,而占据最大画幅的,是一位非洲老妈妈,只见她的面庞已经爬满皱纹,裹着头巾,嘴角微微上扬,眼神平静而又坚决。报纸上的提格雷尼民族文字,则为整幅画增添了纪实艺术的气息。

讲到这幅画的创作,岳钰老师告诉记者,这位老妈妈的原型,是自己在当地农村采风时遇到的。“老妈妈给我又是炒鸡蛋,又是买面包,还拿出自制啤酒‘苏阿’请我喝,还不收我的钱。而我去非洲援教的那年,家母仙逝,身为长子又身处异国他乡,更是思母心切。”

他继续说到,“作为援非的教师,当地的学生总是告诉我:‘先生,非洲没有好的绘画材料。’而我就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从地上捡起一幅废报纸创作了这幅画,现身说法地去告诉学生:贫穷不可怕,但不能没有志气,而且艺术不存在‘穷、富’之分,而只论情感的真与假。”

认识世界唯有深入了解才能命运与共

“在我们认识世界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会主观先行,而要想让对方接纳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怀抱谦逊的态度,先去了解和学习对方。”岳钰老师告诉记者,从非洲回来之后,还有许多身边的人询问他的非洲生活,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非洲是否非常非常热?”“而实际上,阿斯马拉位于东非高原最北端,海拔米的哈马森高原上,有‘云中之城’之誉,四季气候凉爽。”

“中国文化要融入世界,必须先了解世界,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谈到相互的友好交流互惠互利。而且这种了解是需要书本和现实两种知识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有深度、有浓度、有烈度、有广度,否则仅是那些背形式、摆积木式的表面艺术,就很难打动人。”而他的非洲主题画,也入选了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家非洲绘画作品展”,并独享一展厅。

从非洲回国之后,岳钰老师并没有停下脚步。作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学院首席艺术家、画家,岳钰还独自背起行囊,步行多个国家,走进多座教堂,足迹踏遍古丝绸之路上的西亚地区,以及欧洲、美洲……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美食,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新时代下的中国文化艺术,只有在详细了解本国文化和深入了解别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走出国门,成为别人愿意自觉接受的文化形式,真正达到命运与共。”

而就在此次非洲专题画展上,尘封多年的画作再次呈现,依然散发光芒。“这就是非洲。”几位驻华使节的评价,也正是岳钰老师至今对真对美的不懈追求。(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融媒体

本文来源:西安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