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一生育人颇多据记载显示,孔子的一生中弟子人数众多,高峰时期曾达到三千多人,以一人之力前后教导三千之众,按照现代的现代教育来讲,可能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个社会环境来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不亚于当代承办一座大学。他的过人之处,以及他学说的吸引力。在他的这三千多个弟子当中,特别贤能、能言善辩的人数差不多有七十二个之多。
宰予困惑于师道孔子众多的弟子中有个名字叫宰予,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宰予是孔子非常得意的一个弟子之一。他也是着名的孔门十三贤之一,也曾经和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解惑。孔子后来也经常单独派遣宰予独自到其他的地方去讲学。之所以能够有这么高的成就和评价就足以证明他这个人的能力是非常不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超群出众的。
但是优秀的弟子往往对老师的思想会有自己的看法,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犹如无师。”宰予抱着这种超现代的思维,对孔子的一些思想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孔子主张的是人要讲究礼乐制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礼仪才算是规矩和标准。孔子说:人的父母死后,要守孝整整三年才算是孝敬和敬畏父母的表现。但是宰予这个弟子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既然是敬畏和尊重父母的,那就一定是要发自内心才行,而不是专门看外在的行为,那就不一定需要完整守孝三年,毕竟这三年的事件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后来又发生一个事情: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孔子几句话把宰予说得不轻,经过这一次,他也就收敛了不少。直到现在,有很多的老师也用孔子的这句话来批评不知道上进、爱钻牛角尖的学生。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起比唱起还好听。
孔子当年的一句训导弟子的话流传了千年。我不由想起了我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似乎印象里,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板里时常冒出的就是这句:”修补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然后挥舞着手里的粉笔在黑板上一顿恨铁不成钢的疾书一会儿,开始了他那堂数学课。
孔子话语千年回响,你的老师有没有说过孔子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