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搜一下所谓“知乎上岸大佬的两个月”的上岸经验分享,那么你就可以距离上岸越来越远啦~
总的来说,他们的某些做题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有狗屎运参加一些竞争不大的岗位,也不是每个人的专业都可以岗位随便选,更不是每个人的对手都是菜鸡,短期绝对不可能速成。
备考时间的长短,跟个人学习的速度、学习的类型(快节奏、慢热)、自制力强大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概而论的说两个月能上岸的人建议早点拉黑了吧。
依据我自己加上身边朋友的备考经历的话,普通小白备考六个月左右,方法得当,上岸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我自己是边带孩子边备考,大概准备了七个多月,平时学习时间其实不是很多,孩子一哭一闹可能就是一整天都没得时间。能够上岸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边备考边琢磨学习方法,一遍遍的改进,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大神攻略,不过也是自己从一个小白慢慢摸索出来的,相信会对各位有些帮助。
前期准备:
教材:
申论的规矩+决战题+行测的思维+题
教材是必要的准备,我是比较推荐粉笔的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细、严谨,教材几乎看不到错误。答案解析也比较细节,看到答案之后,哪怕是刚刚上手也能看的懂。而且观感很好,教材的材质也比另外两个好很多。(逻辑也比其他两个机构的容易理解)
老师:
行测每个模块的知识点都不太一样,基本上没有一个是五个模块讲的都特别好的那种,我个人比较建议分开学。
数量:齐麟——原是腰果名师,他的课主要就是系统而且全面,非常适合小白打基础。
资料分析:花生十三——上课通俗易懂,而且教课方式幽默有趣,方法独到,实战型老师。
判断:聂佳——鼻祖级别人物!这个大佬曾经放言:“讲判断推理我敢和任何人比,因为的我的就是最好的!”在判断这方面一直呼声很高。
言语:顾斐——不是讲的非常细的那种,但是她会给你讲行文脉络,还有解题思路,作为对言语理解入门是非常好的。
常识就没啥老师了,没有必要。
申论老师推荐:黄高山之前我也听过李梦圆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课上都能理解个大概,课下做题也是能写出来的,但对答案的时候就是很懵逼,同一道题目看粉笔的答案能得13分,看别的机构的就是5、6分,就是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着就都不知道到底哪里有问题,更别说提升了。黄高山就不一样了,在听完他讲的高山踩分法之后,练习阶段会带着批改,先给你具体的分数,再一点点告诉你怎么修改,怎么往标准答案靠拢。修改的过程就是输入结合输出的过程,跟着老师批改个两三次,自然而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往高分靠拢了。
正式备考
行测篇
第一阶段:通读教材
刚开始这个阶段是我学习效率最低、复习最慢、也是最艰难的阶段。虽然以前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接触过,但是里面的知识点太多了,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题型。而且也只有孩子不哭不闹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书。
那时候感觉心里非常压抑,也觉得有点枯燥,有些知识点不是看一次就懂的那种,建议在学行测的时候注意好以下两点:
1.不要纠结某一个题型。开始阶段仅仅是了解,把行测所有的题型过一遍就好,不要死磕一道题目,把更多的时间留到后面的刷题和听课。
.做好题型整理。每个模块的题目类型是不一样的,建议按分类做好,哪些知识点在第一遍梳理的时候感觉有难度,就标记一下。
第二阶段:模块学习
最关键的模块学习,这个阶段,我的大致复习计划就是按照章节刷题,遇到不会的,就看老师的课程。一些注意点:
1.刷题有顺序。
行测五个模块的知识特点是不一样的。言语最考验语言功底,需要慢慢积累达到质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开始学;
数量难度最大,但是占的分数比较少,学习的时候比重可以不用投入太多;
判断题型最多,占比也大,需要把各种题型整理出来,可能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至于资料,难度不大,一些公式记住就可以(后期可以作为重点,这是拿分的关键)
常识这部分没啥建议,可以直接放弃。
一些模块学习建议:
言语:不要凭借语感做题。一定要分析上下文句子当中的语义、感情色彩、关键词……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言语理解,重点是对题干的分析,一定要紧扣题意来做。
在做题的时候,我一般采用排除法来做的,排除掉感情色彩不符的、程度过重或过轻的,意思和语句当中的其他部分重复的、矛盾的等等,筛选之后,在剩下的选项当中选一个,套进去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符合。
数量这部分,我给自己的要求是答对前面四道题,因为这部分确实难度有点儿大,就是平时把一些公式和题型整了一遍,没事儿的时候背一背,做一做模块题,没有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