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191124/7637171.html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周凤兰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一支粉笔,三尺讲台,35年无悔坚守;一句承诺,尽职尽责,17载甘心付出,昭平县五将镇天保村教学点教师周凤兰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人生的华章。

年,当时的天保村师资十分匮乏,高中刚毕业的周凤兰原本可以选择走出大山,但是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来当代课老师,这一留就是35年。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把最有价值的人生岁月留在了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她说:“天保村是我的家乡,我自己有能力做的事都不做,怎么对得起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呢?”周凤兰老师一心只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年,周凤兰老师被分配到天保村良田教学点。天保村良田教学点位于大山深处,她每天都要走14公里的山路去学校,学校只有三间矮小的土房,房子简陋狭小,四处漏风。当时由于学校生源少,一所学校只有二十多名学生,学校也仅有两名教师,多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只能通过复式教学来完成。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很多人都是望而却步,但是周凤兰老师选择留下来。

年,天保村撤公垌教学点和良田教学点,并校整合成立了天保村小学。“并校后学校改为寄宿制,离家远的学生可以选择寄宿,但是学校师资有限,没有生活老师,当时很多家长担心没人来照顾寄宿孩子,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办公室整天挤满了人,根本无法开展教学工作。”面对这样的困境,周凤兰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当着家长和领导的面说:“我来做,你们放心。”“当我说出那句话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看着一个个孩子求知的眼神,我就告诉自己,即使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让家长和领导失望。”周凤兰老师的教学生涯也从此掀起了新篇章。

一句“我来做,你们放心”,照顾住宿生衣食起居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瘦小的肩膀上,住宿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学年已经有90多个学生住校。孩子年龄小,远离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老师的特别照顾。从年到年,这整整九年的时间,无论春夏秋冬,所有寄宿学生的衣服都是周凤兰老师手洗,直到年爱心人士为学校送来两台洗衣机,周凤兰老师才结束了手洗衣服的历史。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周凤兰老师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围着学生转。早上起床,她就要到学生寝室去教学生叠被子,整理宿舍;吃饭时要到食堂去监督学生,不能浪费饭菜;下午上完课之后,她帮低年级的学生洗澡;晚上等学生睡了,还要半夜起来帮孩子盖被子......她所做的一切已经完全超过了老师所要做的,因为她的细心照料,很多学生都称她为“周妈妈”。

“周凤兰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们全校老师都很钦佩,从早到晚她几乎都在学校。”天保村小学陆贤清老师说,“我和周凤兰老师一起共事28年,她是我最敬佩的人,她的责任感很重,把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的衣食起居都照顾得很好,学校改为寄宿制17年来,一直无偿的为孩子们付出着,她真的很辛苦,付出了很多,她从来没有因为照顾孩子耽误自己的教学工作,她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曾经有家长问过周凤兰老师,为什么对孩子们的照顾能做到如此的细致入微,她说,家庭环境对她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当初自己当上了代课老师,父亲知道后很开心,经常告诉我‘要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来’”。周凤兰大哥是村里面的赤脚医生,大哥临终之前一直在叮嘱着她:“四妹,你要照顾好学生们,以后在你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问题,你都要先迈出第一步,你要有信心做好。”父亲和大哥的话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不断鞭策着她,她经常告诫自己:“过了一年就少一年了,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要让家长安安心心的把孩子交给我。”

家人是周凤兰老师强大的精神后盾,然而,也是她最愧对的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于家庭,周凤兰老师一直很内疚。“我母亲现在90多岁,病在床上,每天早上我帮小朋友的穿衣服时,都会想起病在床上的母亲,明明自己离家这么近,却不能回家照料,很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我都有,是无法表达的,看着小朋友那么乖,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说到这时,周凤兰老师泣不成声。

“我既是不称职的女儿,也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因为忙于教学和照顾学校的孩子,儿子从小就缺失母亲的关爱。从他懂事以来,我和他父亲一切都是严格要求,刚上小学二年级他就开始自己洗衣服,他上初中高中之后,有时一个月也吃不到我为他做的饭,回到家也没时间陪他,我欠他的实在太多......”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儿子非常理解妈妈的工作,而且从小乖巧懂事,理解父母,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

35年来,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56张证书,8块奖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年全国“四有好老师”等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都是对周凤兰老师一生工作最好的证明。

今年10月周凤兰老师就要退休了,孩子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学年怎么办?学校还办不办成寄宿制,如果继续办成寄宿制,谁能来照顾孩子们的衣食起居?这个问题前两年就一直在我的心里盘旋。我们的宿舍不够,这是也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的校舍不改,教学条件就不能变好.....”谈到退休,周凤兰老师心里没有一丝轻松,她依然在担心着学校和孩子们,她说,“在找到下一个‘周妈妈’之前,我愿意一直待在这里照顾孩子们。”

本期至此谢谢观看

文章来源:贺州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