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留言问我,带着两岁的孩子在家都能玩什么?整天除了看绘本和玩玩具,再偶尔看看电子产品就没什么事可做了。
其实,孩子渴望交流的欲望是很强的,而家长能否为他们提供有助于交流能力的游戏活动,直接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发展。
孩子的年龄尚小,过多复杂的游戏内容不适合他们。根据0—3岁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听辨这种能力在游戏中尤为重要。
因此,在为孩子设计游戏内容时,可以把听辨能力与肢体动作协调性、捕捉时机的敏感性、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带0—3岁的孩子进行提升交流能力的游戏活动。
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儿童心理学家提出孩子听辨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会结合此能力分别从0—6个月、6—18个月以及18—36个月三个阶段来帮助家长学习,提升孩子交流能力的游戏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听力、发音以及识别规律模式等等。
每项活动的后面,我都会从“大脑发育”、“联系学业”、“改变模式”、“育儿理念”四个方向出发,让家长更好的理解这项活动怎么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大脑发育——对当前孩子的脑部发育有什么影响联系学业——对孩子以后上学有什么潜在益处改变模式——相关的一些有类似功能的活动育儿理念——涉及到的相关育儿理念
新生儿(0~6个月)的交流活动
孩子还很小,在这个阶段,视觉发育不够完善,但听觉却很敏感,这时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会很吸引他们,在听觉上给予相关刺激,能很好的带动他们的发展。
会叫的鞋子
很多婴儿店都有那种会发出响声的鞋袜,如果给孩子准备这么一双鞋袜,再来注意观察孩子,你就能发现他对自己能控制发出的怪声是多么感兴趣。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此基础上锻炼他们,会让他们迅速提升相关能力。
方法:
当孩子情绪愉悦时,给他穿上一双会响的鞋袜,观察孩子如何注意到他的脚会发出声音。拿起并摇晃孩子的脚,让孩子通过脚发出的铃声发现自己的脚。观察孩子如何发现他自己可以控制脚发出声音,让他反复体验。跟大脑发育的关系?这一活动能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运动等脑部神经连接区域,同时也能刺激到处理存储语言信息的大脑区域。
和学业的关系?能培养孩子欣赏声音和音乐所必需的听力技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控能力。
认识身体部位
家长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工具——介绍人体五官或四肢部位的儿童读物,譬如《眼、鼻、手指和脚趾》、《足部》、《手、手指、大拇指》等书。
把孩子放在身边,保证他既能看到图画,又能看到父母翻页。父母大声热情地读这本关于身体部位的书,如果能把词句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来,效果更佳。让孩子用手去指指书中图片,在他指的过程中父母要进行相应描述,然后引导孩子指向自己的身体部位。让孩子摸一摸父母的相应部位,如耳朵、嘴巴、头发、鼻子、手指等,孩子手眼协调性越好,就越能准确地抓住父母的身体部位。跟大脑发育的关系?能刺激大脑情感、认知、听觉、视觉及运动神经,还能刺激加工存储语言的脑部区域。
和学业的关系?听辨词句是阅读的前奏,父母读押韵的词句,能培养孩子的听辨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对书籍的兴趣,这对日后接受学校教育极为重要。
相关育儿理念?大脑是寻求规律模式的人体器官,孩子的大脑在听、看的过程中搜寻规律模式。因此,有韵律、有节奏的书,孩子们最喜欢。
编歌曲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边陪伴他边编歌曲唱。可以自编歌曲去唱,比如吃饭时,可以配上歌词:现在吃你的早点了,该吃喽!该吃喽!哎呦呦,真的该吃喽。家长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不管歌词编得有多幼稚,即使唱得不好听,孩子也会喜欢的。跟大脑发育的关系?父母有押韵、有节奏的哼唱,能帮助孩子熟悉人类语言的声音。
相关育儿理念?大部分孩子喜欢反复听熟悉的歌声和故事,而重复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这种模式能让他脑海中的获取得到巩固加强,每次重复都将形成更强的记忆。
躲猫猫
这是一款经典游戏,它能让幼儿形成物体客观存在的意识,而具备这一意识才能衍生出物体代称的概念这也是孩子阅读的前提。
把一块布放在自己面前,让孩子暂时看不到父母的脸。父母突然从布后面冒出来,发出“哇-哇”的声音,给宝宝一个惊喜。每次冒出来的时候父母都要面带笑容,并发出夸张的笑声。跟大脑发育的关系?这个游戏能培养孩子对物体客观存在的意识,即事物就算看不见,也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改变模式?家长可以变换不同的游戏方式,比如用手、衣服挡住自己的脸,或是躲在椅子、书、玩具的后面,同时说:“宝宝去哪了?”或是“妈妈去哪了?”
婴儿(6~18个月)的交流活动
这个阶段的幼儿听觉和视觉都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能进行的活动也丰富起来,开始从大物体的分辨逐步过渡到小物件的细微差异,为今后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辨别颜色
这一认知发展历程都是从婴幼儿期开启的,父母给孩子指出物体的异同,最早可以从比较颜色开始。可以用彩色的塑料环、积木和其他玩具,只要是成套的颜色即可,每种颜色要有几样。
拿6~8个彩色塑料环,把它们混在一起,然后引导孩子去观察,如何将塑料环按颜色配对。父母动作要缓慢,轻柔,把相同颜色的塑料环并排,把所有塑料环都配对好。把塑料环打乱,把一种颜色单独拿出来,指引孩子做剩下的工作,必要时要给予孩子具体的帮助。再把塑料环打乱,拿出某种颜色的环放在一边,然后指示孩子找一找另一个同样颜色的环,重复下去,直到孩子完成所有配对。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刺激大脑视觉功能区域,也刺激大脑顶叶区域,而顶叶是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区域。
和学业的关系?培养规律配对思维,是以后语文、数学学习中辨认字母、数字、符号等所必需的思维模式。
如何改变模式?家里所有能配对的日用品都可以给孩子进行配对用,譬如袜子、手套、鞋子、水果、饼干等,引导孩子了解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找能配对的东西,如石头、树叶、花朵等,确认其属性,讨论其颜色形状,把颜色一样的放在一起组成对。
相关育儿理念?孩子能学会辨别物体和形象的异同,对其认真仔细地观察世界是一种鼓励。
唱童谣
孩子的言语能力迅速发展,为配合其需求,可以用真正“唱”的模式来帮助他,跟着现成的歌曲唱也行,买本童谣书亲自教孩子唱也行。
选一首好听的童谣,唱歌给孩子听,孩子有回应就带着孩子一起唱,唱歌时要有夸张的动作表情。把孩子的名字编进歌谣里,或者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如果孩子发出类似“笑”的声音,那就是他感觉到了父母脸上的笑意,在有意识的进行双向交流活动,如此反复进行,慢慢的孩子也会主动一起唱起来。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刺激大脑的情感、听觉、视觉神经连接带,也能刺激大脑加工存储语言的区域。
和学业的关系?培养了孩子一些阅读理解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同时还认识了一些新词汇。
如何改变模式?孩子大一点,家长就可以在哼唱时停顿一下,或拖延一下,让孩子接上歌词或曲调;可以用简单的乐器,拍打出歌曲的节奏;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唱边跳;还可以把孩子说话和唱歌的声音录下,日后拿出来播放给他听。
相关对话的阅读
找一本介绍常见物体的书,一页只介绍一两个物件,有没有故事情节都没关系。这个阶段的孩子读书的目的是开启讨论书中物件的对话,图片简单清晰,能让孩子对讨论的物体看得更清楚。
选一本互动性强、充满惊喜意外的书,就像那种打开封面能跳出房子、树之类的,父母可以夸张的说:“快打开……看好了……变!啊,这里有房子……”可以让孩子学着翻书页,父母引导他们一起讲书中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一页上的物体和人。停下来与孩子互动交流,引导鼓励他用手触摸书页,这种互动被称为“与书对话”。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刺激大脑的情感、听觉、视觉神经连接带,也能刺激大脑加工存储语言的区域,开发了大脑皮层在实体与其符号间建立关联的能力。
和学业的关系?培养孩子辨别音素的技能,音素辨识是读书识字的必备前提,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书籍的兴趣。
相关育儿理念?意识到某个符号代表某个实体或某个概念,这是读书识字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婴幼儿在日常环境中听到的词汇越多、越丰富,上学后对概念的理解就越深,对其运用就越熟练。
幼儿(18~36个月)的交流活动
这个阶段的孩子着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整合发展,能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最多也是做丰富的。
打玩具电话
孩子学说话是通过模仿大人说话并不断重复练习进行的,通过打电话的对话能快速学到很多语言技能。
给孩子一个玩具电话,大人拿起手机,假装和孩子打电话,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如你好,谁呀?如果孩子不回应,就引导鼓励孩子:跟我说“你好”啊。开始跟孩子尝试各种简单有趣的对话。在游戏中趁机给孩子介绍新词、新概念。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刺激大脑听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同时也刺激了加工存储语言的大脑区域。
和学业的关系?提升孩子的交流能力,而学校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孩子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
如何改变模式?鼓励孩子给家人和亲戚朋友打真的电话;教孩子打报警电话、求助电话等。
串扣紧珠
找规律是学会阅读的重要前提,辨别异同、通过相同相似的特征进行整理归类、寻找模式规律等,都是阅读的基础。
拿出安全无害的彩色扣紧珠,把两个颜色不同的珠子扣在一起,比如红色的和黄色的扣在一起。引导孩子照父母刚才的样子把珠子连起来,必要时可以帮助他,同样要记得每完成一步,都要表扬他。做一串颜色规则变化的珠子,叫孩子照样子做一串,第一次简单一点,少用几个珠子,孩子更有信心完成,之后可以慢慢增加珠子个数。把珠子解下来打乱,让孩子先做,父母假装不会,请孩子来教自己,或者有意做错,让孩子纠正错误。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大脑在观察事物、摆弄物体试图寻找规律模式时,那些配对和排列活动能刺激大脑的视觉区域。
和学业的关系?培养孩子的灵敏性和手眼协调性,并锻炼分类梳理能力,有助于形成日后读、写、算思维中所必需的概念和解题能力。
如何改变模式?在家里找一些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做规则排列的物件,譬如积木、娃娃、饼干等,让孩子随意进行操作,或者和父母比比赛。
多米诺骨牌
这是一个培养分类整理能力的游戏,可以变换多种形式进行,是非常受孩子欢迎的游戏。
把一块纸板裁成多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小方片,把多个质地不同的材料粘贴到小方片的两面,比如手感不同的布料、砂纸、橡胶皮、墙纸等。把这些做好的“多米诺骨牌”放进一个袋子里,让孩子先从里面抓取一个出来。家长先演示: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找到那些材质一样的“骨牌”,把它们取出来,与孩子拿出来的“骨牌”排列在一起。让孩子按照演示做一遍,反复进行,直到全部完成。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大脑是寻求规律模式的器官,这个游戏锻炼的是孩子的触感。
和学业的关系?锻炼分类梳理能力,有助于形成日后读、写、算思维中所必需的概念和解题能力。
如何改变模式?父母还可以按形状配对排列,让孩子继续尝试游戏。
路边粉笔画
让孩子感受创造性的、自由的体验很重要,这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买一些大号的彩色粉笔,给孩子示范怎样在路边人行道上做标记,跟孩子一起在路边水泥地上画线。画粉笔画时,向孩子描述如何画直线和曲线,和孩子讨论路边“创作”,也可以画大格子玩跳房子游戏。让孩子自己拿着粉笔进行自由的“创作”,无需强迫他们具体画什么,父母适时的指导即可。跟大脑发育的关系?锻炼孩子的灵敏性、运动控制能力、手眼协调性,同时还增加了意义丰富的语言交流体验。
和学业的关系?文字书写等学习活动需要人体各部位动作协调,而精准运动的控制对提升动作协调性很重要。
如何改变模式?家长可以选择在纸上用超大号彩色蜡笔画画,并手把手教孩子在纸上涂鸦,让他们自由地乱涂乱画,并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这意味着他开始意识到纸上做的标记能传达意义。
厨房鼓手
这是一项要求协调性极高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会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及满足感。
让孩子坐在厨房一个安全的角落,给他一个塑料大碗和一双木制汤匙,碗倒扣放置。向他演示如何在碗上敲打出声音,让他自己用工具敲打出各种音乐和节奏。加上水壶、罐子或其他型号的碗,让他打出不同的声音。跟大脑发育的关系?刺激孩子大脑认知和运动神经的连接,还能刺激大脑语言区域,有助于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
和学业的关系?节奏感有助于提升阅读中大脑的解码能力。
以上就是家长如何具体指导0—3岁的孩子参与提升交流能力的游戏活动,家长们只需按照不同的年龄层进行不一样的游戏规则和内容即可。
这些提升孩子交流能力的游戏活动,从“大脑发育”、“联系学业”、“改变模式”、“育儿理念”四个方面很好的联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一定能给家长出其不意的效果。
快来试试看!期待你能与我们分享更多的技巧和方法,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