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师范印记一齐鲁壹点

谨以此文献给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中师生

齐河师范印记(一)

年9月,我十七岁,在山东省齐河师范学校开启了新的中师生活。

对于我们这些带着土坷垃味儿的农村学生来说,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念上师范无疑是进了天堂。从此,我们可以跳出“农门”,不再为砸坷垃种地发愁了,也不再畏惧修河推小车了。升学的压力缓解了,德智体美劳就会全面发展。从教近三十年来,我对文学的热爱,对音乐的偏好,对体育锻炼的坚持,可以说都是在齐河师范打得底儿。

齐河师范的文学氛围相对浓厚,当时有一大批在德州甚至全省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兼作家,如朱晓泉(朱多锦)、张庆岭、李庆良等老师。其中张庆岭、李庆良等老师至今宝刀不老,依然活跃在文学舞台上。

我们这群学生,大多是在农村上的初中,哪有机会接触中外名著?进入师范以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读着《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恶狠狠地啮啃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飘》等外国名著。青春的无知和迷茫变得清新、明朗,文学的视野也渐渐开阔,我们会试着写一些小小的诗歌或散文,努力着自己“为赋新诗强说愁”。

师范的学习内容相对高中来说是很多很杂的,高中学的我们都要学,高中不学的我们还要学,因为中等师范的培养目标是小学老师。音体美都需要过关考试,以音乐为例:我们要会用脚踏风琴独立弹奏众多曲目;会认识五线谱;会简谱视唱。另外还要练习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还要学习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等。我们如啃草的老牛一样,什么都要吃,什么都要学,什么都不精湛。

师范学校中数理化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师范生的数理化成绩相对薄弱,究其原因不是我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而是我们缺乏大量的重复练习。即便这样,依然有好数理化的“博士”“牛角尖”类学友,乐此不疲的学着,大部分同学的数理化成绩还是优良的。毕业几年后,许多同学也渐渐成了初中数理化教学的骨干。

我们对于史地生之类的文科是从不忌惮的,只要是汉字就行。直到现在,我还依然自信:我们的脑子是聪明的,记得快。

齐河师范的师资水平是很高的。老师们基本都是山师大、曲阜师大或者聊城师大毕业,还有十几个老教师毕业于老山大等国内重点名校。我们这群中师生在青葱韶华之时,感恩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感谢他们。

-6-29

张剑迟,禹城市铁路学校教师,德州市作协会员,工作之余喜好家乡人文轶事的搜集整理加工。曾于-年在山东省齐河师范就读(八八级五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