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忆趣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文/韩庆祥
外面的人,都认为工厂环境呆板枯燥,其实,早年车间里那些趣事,一辈子也忘不了。
文革结束后,厂里的总装工序忙闲不均。工友们调侃说,上旬摆个《空城计》(装配线没有人);中旬就演《徐策跑城》(干一会就出去溜达溜达);下旬必然要《夜战马超》。因为每个月最后一天晚上的12点之前,上级统计口等着全局产值汇总。那时,厂长都要给上级立下军令状,完不成硬指标,乌纱帽别想要了。所以每到月底那四五天,车间里灯火辉煌。厂领导下到各个班组,现场督阵。为了拼任务,工人们常常干到半夜。零点下班,补助2角,去食堂领一份夜餐;如果干通宵,则补助3角。
可转眼就是月初,装配线上又闲得难受。这个喊一声“谁下四棋儿”,那个就相应。两人在水泥地上一蹲,拿块粉笔头画上正方形棋盘,横竖都是四条线。再找来四块石子,四根火柴棒,摆到各自第一条横线上,这叫四棋儿。棋盘棋子就地取材,随时随地可以对弈,饶有趣味。有的人过来围观,还有的就聚在一起侃大山。
有位工程师,姓王,四川人,大连工学院本科毕业生,身材精瘦,性格开朗。一见他进车间,工人就和他扯扯闲篇子。有次他说装配线的零部件都精通,还夸口说,随便哪个零件,他闭着眼一摸就知道件号和用途。大家说他吹牛,他说打赌吧,谁输了,谁去小卖部买盒烟,撒一圈。这下子热闹了,老工人拿来毛巾,给他结结实实蒙上眼。小徒弟找个齿轮递给他,张口就来;那边又弄个复杂点的零件,他拿在手里,像盲人一样,摸摸外圆,掐掐厚度,根据形状大小,全猜准了。别看捂着眼睛,嘴巴却继续吹牛:“难不住!”正在他洋洋得意时,有个老师傅从角落里找来个零件,给大家挤挤眼睛,意思是要出他的洋相,大家憋住笑,看他横竖里外都摸了一遍,弄得满手油污,怎么也猜不出来,气得他拆下蒙布,边笑边骂道:“这是什么玩意?根本不是我们装配线的零件,这个不算!”那个老师傅说:“看你以后还敢吹牛吧!”这场恶作剧,让一圈人笑得前仰后合。
有一次,王工说小时候念过的语文,几十年都忘不掉。他拿出上私塾时摇头晃脑背书的样子,用那音乐般的四川话背诵起来:“卢沟桥,9丈高,乃是清朝大定年间造……”工人中有位白白净净的高中生,因为出身,高考落榜,进厂当了学徒工。但他天资聪颖,精通文史。立即纠正说:“清朝十帝,是‘顺熙雍隆、嘉道咸同、光绪宣统’,没有大定年!”王工梗着脖子说:“我从小背过的语文书错不了。”见他不认账,有人跑到厂部找来词典,一查,只有金朝有个大定年。他恍然大悟,拍着脑门说:“我们四川人,咬字读音不规范,把‘金朝’读成‘清朝’了。哎呀!今天才知道,我从小就弄错了。”你说他一个堂堂的工程师,当着工人的面那么诚恳,能没有人缘吗?
其实,工人中也有奇人绝技。有个中专生叫王涛,开大型龙门刨。别看身架不高,却整天加工那些零件中的庞然大物。他的爱好是钻研《水浒》传,自称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绰号烂熟于心。闲下来,大家就考他,但是,人们熟悉的水浒人物,基本上是36员天罡星,肯定难不住他,有的人就把《水浒》带到车间,从72员地煞星提问一些生僻的角色,憋得他抓耳挠腮,一个劲地拍着脑袋:“哎哎,别催我,让我再想想……”现场好不热闹。去年见到他,快70岁的人,还有当年豪气,酒照喝,烟照抽,还写出一本仿古诗词自费出版。问他当年的长项丢下没有,他说:“嗨!梁山好汉的大名绰号,我背得更熟了。我要用这个办法防止脑萎缩痴呆症呢。”
人到晚年,好多往事都被雨打风吹去,说起翻来覆去的运动,问起那时的产值,利润,谁都不记得了。但是,在这个曾经付出过青春和热血的工厂里,惟有年轻时朝夕相处的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生命中,除去辛苦劳作,还有快乐的笑声和真诚的友情。可见最真诚的东西最久远,最动心的情节最难忘。人生,不论种田,还是做工,就要活出一份精彩,活得堂堂正正、欢快舒畅。每每唱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更加咀嚼出其中的含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韩庆祥(男),原供职于济南市机械工业局。系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历下区作协会员。虽然多年从事机械制造业,但一直喜爱文学,年起,开始发表文章。多年来,本人的诗歌、散文、评论文章陆续在《济南日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齐鲁晚报》及省、市、县级报刊发表,连同网络文章将近多篇,著作有《我和带锯二十年》《家庭成员作品集》以及诗集《祖国的早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