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十年来,彭来芳见证了一所乡村小学翻天覆地的变化:星桥小学从一间泥瓦房到一幢幢现代化教学楼、从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的转变,感受到了新中国以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所乡村小学的蝶变
档案名称:
星桥小学校区变迁资料存照
讲述人:彭来芳记录:彭丽芬
星桥小学,这所我深爱的学校,我曾在这里耕耘了近四十年,谁能料想到,就是这样一所不起眼的乡村小学,已历经八十年的沧桑岁月。去年,恰逢学校建校八十周年,我受邀回校为孩子们作了一次演讲,重返主席台,站在庄严的国旗下,我与孩子们共同追溯校史,回忆在校时那段难忘的时光。
年,潘善纯老先生在星桥总管堂创办了星桥初级小学,后经四次搬迁,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从最初敬老院的地方,到星桥派出所的位置,又搬到原中学校址,最后终于搬进了今天的新校区。
汤家小学旧校舍前合影
年,那时我才三十出头,在星桥小学下属完小汤家小学教书,下午第一节课十分钟过后,只听得哗啦啦地一声巨响,二年级的一个教室突然摇晃不定,眼看就要倒塌,当时我们有位姓吴的老师正在讲课,情况来得太突然了,但她唯一想到的是全班三十六名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她作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指挥学生躲在课桌下面,因为门是根本无法打开,逃出去也来不及,紧接着一阵“哗啦啦”巨响,整个房顶塌下来了,笼罩了所有的学生,无情的木横梁倒下来,压到课桌上,压在吴老师的身体上。当时我正在隔壁教室上课,闻声第一个冲出教室,又冲进了出事的二年级班级和同事们一起抢救孩子们。所幸的是孩子们在课桌下大多数都安然无恙,只有少数几人受了点轻伤。
搬至原星桥中学校址时的校园和水泥台乒乓桌
过去艰苦的办学条件,令我终身难忘。我还记得,那时学校每年要举办运动会,运动会的前几天,老师们就非常忙碌,大家要把坑坑洼洼的跑道填平,再用白灰划出跑道线,一阵风吹过,大家就会变成一个“泥人”,头发上、眉毛上,衣服上都是灰。那时,我心里就想,要是学校能有一个塑胶跑道就好了。这个愿望在搬到新校区时真的实现了,砖红色的跑道、乳白色的跑道线、深绿的人工草坪,构成了校园里的一道美景。孩子们在绿茵茵的操场上肆意奔跑,挥洒汗水、锻炼身体。
新校区乒乓球桌
四十年,我见证参与了一所乡村小学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星桥小学从一间泥瓦房到一幢幢现代化教学楼、从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的变化,感受到了新中国以来教育的变化过程。我常常对我的孙女说:“你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吃穿不用愁,教育条件又那么优越,这些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新校区运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