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村村道榕江县高略村学校成为

近日,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一直向前行驶,经过几个大转弯,终于看到高略村屋舍,炊烟袅袅向外飘。走进村子里,一所墙壁上绘满彩色图案的三层的建筑引起记者的注意力,这是村子里的小学。   高略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朗洞镇东部,距县城90公里,距政府驻地18公里,村民基本上以苗族为主。   全村有户人,截至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至年已实现脱贫户人,现有未脱贫户46户人,贫困发生率8%。

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

这所充满现代化的学校与村子里一排排木质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学校坐落于村子四周,成为村子里最靓丽的建筑。不仅有了教学楼,两旁分别建了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包括学校食堂,教学楼正前方修了复古的文化长廊。

学校里的文化长廊

学校这一切的变化,仅仅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年来到高略村小学教书的教师姜志基深刻感受到学校发展变化,看着教学楼由老旧木质楼房变成如今五彩斑斓的四层平房。有着干净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还有崭新的宿舍。

以前的高略小学(学校提供的照片)

高略小学修建于年,村子里孩子的启蒙教育从这里开始。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学校已经摇摇欲坠、破败不堪。年在顺丰公益基金会、桐庐中西部协作等的帮助下,学校进行全部的翻新,把破旧的老教学楼拆掉,重新建了教学楼。考虑到学生上学远的问题,还增加了学生宿舍、食堂等,也建立教师宿舍。   高略村有8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寨子位置分散,最远一个组(5组)到学校路程18公里。姜志基说:“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必须到学校住宿,以前还是木楼教学楼的时候,没有学生宿舍,不得不把一楼的一间教室当作宿舍,十分拥挤。”

学生宿舍和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堂课的教学方式不同,现如今的高略小学都采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电脑、打印机一应俱全。于是,老师们也开始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地学习多媒体知识,让课堂更生动有趣。   “现在学校整改好之后,条件改善了很多,近两年学校没出现学生辍学的情况。反而许多家长把还没到上学年龄的学生送来学校,我们又苦口婆心地劝家长带回去,等到上学年龄到了再送来。”姜志基笑着说。

教室里安装的“班班通”教学设备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高略村的孩子教育从高略小学开始,梦想在这里扬帆起航。据了解,高略小学现在开设有学前班至六年级,学校有上课老师8名,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有名学生,全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辍学的学生。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郭芳霞

编辑王琳

编审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