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超出射程的靶子,逼出自己的潜力

白癜风的诊断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2166.html

在我念初中时,中考的科目包括体育加试。其中,有一项最考验人的项目是立定跳远。要想取得优秀,女生至少要跳到厘米的距离。由于加试成绩会以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总分,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大概都会记得那段全校督促锻炼的日子。特别是临近考试前几个月,全年级出动,同学们每天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操场上大练特练。

立定跳远的练习设备最为简单,复杂的需要一把卷尺,简单的只要在塑胶操场上量出厘米的距离,拿粉笔画一条横线即可。练习者只需要全神贯注,努力让脚后跟跃过这条横线就行。平时模拟测试时,我都侥幸能恰好跳过横线,将将达到“优秀”的标准。

可是平时在班级场地自由练习的时候,却总会离“优秀线”差半只脚的距离。与我有着同样问题的女生也有很多,眼见着考试临近,大家不由得都有些抓耳挠腮,心中发慌。不过,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精力最为旺盛,体能的潜力也很大。经过蛙跳、蹲起和反复的动作指导,我们肉眼可见地慢慢进步了,从十有八九不过线,到过线的概率提高到五五开,再到十有八九能过线。我们这才放下心来。

令人吃惊的是,在考试当天,全班同学都取得了远超平时练习水平的成绩——大多数女生的成绩达到了厘米,有的甚至一跃到了两米一二。男生也比平时训练的记录多了10厘米~20厘米。在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考试超常发挥,欢欣鼓舞之际,平时监督我们练习跳远的班主任背着手笑眯眯地走过来,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在我们班级场地上画的那条粉笔线,并不是厘米,而是厘米!男生们练习的终点线也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画得更远了。当我们为了跳过那条“优秀线”而苦恼并努力着的时候,早已不知不觉具备了超过真正的“优秀线”的能力。这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在之后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确立学习目标的思维方式。

关于实际能力、个人潜力、目标和心态之间的关系,虽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变万化,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一个稍微高于现实能力的目标才是有益的目标。简单来说,合适的学习目标是你“踮起脚尖蹦一蹦”才能够到的目标。这种“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目标,指的是既有挑战性,也符合现状,在可实现的范围之内的目标。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目标呢?我们再来看看立定跳远这个例子——为什么班主任老师要在日常练习中“欺骗”我们呢?首先,潜力是逼出来,甚至是——被“骗”出来的。如果选择一个没有难度的学习目标,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达成了一个没难度的目标而已,遑论能力本身的提高。

但如果在合理范围内,为自己提供一个较高的目标,从而创造出良性的压力环境,结果则时常能给你惊喜。实际上,越是“温柔”的目标定位,越容易让自己滑落进平庸的安全港。目标没有难度,人向愿景前进就会非常缓慢。若是出于懒惰、自卑或者胆怯,心里总想着为自己留退路,那么大概率会走上退路的。

仅仅冲着及格而去,原本努努力能够考八十分的你,却往往只能拿到六十分。冲着八十分去努力,就算力竭而未达,至少也会及格。选择保底确实是一种策略,但保底也很容易成为你最终的归宿。有许多人在备考时会暗示自己,实在不行可以“二战”。怀着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考试时便没有拼尽全力的觉悟。

至少在我所接触的备考者中,包括我自己,无论是考语言、考研究生还是其他资格证,凡是怀着这种心态去备考的,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二战”的曲折道路。但仔细想来,单论对学习者的激励,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考试方式。

由于目标被两次机会削弱和分化了,抱着今年先试试,实在不行明年再战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在备考中出现懈怠的心态。相反,那些出于种种因素,不得不将所有的精力押注在一次考试中的人,能够通过考试的概率则远高于为目标设立安全港的备考者。

我也曾一度挣扎于这样的心态,并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把目标拆解为许多阶段性的小目标而已——跳不到优秀,就先跳到及格,然后再向下一个等级进发嘛!在自控力较弱的情况下,这样的心态会导致完成了小目标,就满足于此,进而忘记了大目标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