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20教培激荡三十年技术篇

作者

张沉浮

原创

教培参考

教培校长参考、教培创投参考

疫情之下,OMO火了。万教培机构在生死的边缘徘徊,0万教培从业者陷入无尽的焦虑中。“OMO万能论”和“OMO妖魔论”都找到了自己的信徒。

当一个名词过热,本身必定有泡沫,一定会有投机者披着新技术新模式的圣衣招摇撞骗。另一方面,物极必反,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将刚萌芽的新技术新模式一棍子打死。

不妨以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俯视着复盘年到年,技术影响下的教培激荡三十年。

也许你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OMO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加深,但教育仍然还是教育。

也确有改变了教培行业的“大浪大潮”,它们翻滚着、拍打着、激荡着向前……

年到年,是前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处于“辅助阶段”。这个时代的教培行业,继承了言传身授、手写板书、印刷出版等传统传播技术,也探索了广播电视、远程网线等新兴传播技术。

年到年,是PC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处于“升级阶段”。PC互联网开始影响这个时代的教培行业,从黑板粉笔到投影PPT,从MOOC慕课到在线网校,在互联网技术下,教育培训行业被改革升级。

年到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处于“颠覆阶段”。直播技术是最大的颠覆,衍生而来的1对1、小班课、大班课,开始复制搭建一个云中教室。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从O2O到OMO,技术模式深度应用于教培场景。

年及以后,将是后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将进入“重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脑科学、大数据、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技术不仅继续改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传播教学过程,甚至将直接改变老师或者直接改变学生。

从90年代算起,整个教培行业也才刚刚30年。站在年,回看被技术影响改变的教培激荡三十年,我们能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OMO、AI、5G等新的技术模式。

每个技术都是时代的机遇,每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应对技术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对教育保持敬畏。

01

-:

前互联网时代

辅助阶段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无论是俞敏洪的新东方英语,还是吴俊保的新东方烹饪,这两个90年代的教培双子星,早期教学方式都是传统且粗糙的“言传身授”加“手写板书”。

“言传身授”和“手写板书”是90年代及以前的主流传播方式,尚且谈不上教育技术。直到有了“印刷出版”,技术才算正式叩响了教育培训的大门。

将印刷出版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扬光大的有三个人,分别是王后雄、任志鸿和卫鑫。湖北黄冈的王后雄,先凭借《化学竞赛》系列书籍闻名,之后凭借《完全解析》在教辅界封神。任志鸿凭借《志鸿优化》进入千千万万的学校,他的企业世纪天鸿更是成为山东唯一的教辅上市企业。卫鑫的个人声名不如前两个大,但他打造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在21世纪几乎做到了高考生人手必备。

印刷出版毕竟还是老技术,与之相比,电影、广播、电视的科技感要更足一些。随着电子媒介的诞生,有人惊呼:教育技术革命,到来了!

最早预言教育技术的人是爱迪生。早在年,他便称:“十年之后,电影将取代学校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历史证明爱迪生的预言是错误的。不仅过去了10年,年后的今天,电影仍然没有取代学校。

类似爱迪生的判断,还在不断地出现。比如,慕课MOOC将取代学校,直播将取代学校,人工智能将取代学校……

当一个新技术出现,其影响一定会被无限放大。这时候不要盲目相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尤为重要。当然,爱迪生们的预言也不无参考价值。如今我们获取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的技术媒介。

广播电视继承了电影的遗志。开始是一些人通过收音机听VOA练习英语,通过电视节目学习教育知识。后来甚至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教育模式——广播电视大学。早在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办学。如今的国家开放大学,就是原来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正是电影、广播、电视等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开始被更多学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