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1,不敢称自己有多强,但是也有不少的心得体会
斗胆分享一下我的申论学习方法!
申论就像谈恋爱处于暧昧期一样,忽冷忽热,似懂非懂,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但是偏偏踹不进去。
申论的题目是这样:每道题目都有的答,但是回答的东西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看到答案恍然大悟。
很多大佬对于申论都有很独特的见解,“申论是客观题”“申论要站在体制思维思考”……这些都没错。但是备考那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把答题方法想的太复杂,可能学习起来难度会更大。不如想的简单点儿—申论其实就是一个招聘考试中的一个小科目。
既然是招聘考试,那么需要考虑的就很简单,他们要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可以。
首先要什么样的人:公务员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为群众服务,所有的政策、规定都是根据现在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现象制定的。所以收集、整理、归纳信息信息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但是原始信息是很杂很乱的,因为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不同人的声音。就比如要修建一个公路的话,我要收集公路要建多长,和哪些主干道想通最好,还要收集公路会穿过哪些地区,怎么尽可能少的影响群众、如果需要拆迁怎么办、附近的人是不是同意、修了公路对于交通压力能缓解多少、招标公司的信息……
这些东西都是相当杂乱的,整理和归纳这些信息就是在座的各位,新进的科员。所以申论说白了就是归纳、整合信息的能力。至于高度?不需要,没有什么高度可以发挥,不需要你的文字多么振聋发聩。简单明了、易懂就是最好的答案。
至于什么样的答案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明了>全面格式语言功底。各位可以抽空看下政府报告,这就是最标准的模板。
以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节选,没有多余的一句废话,甚至一些修饰词都没有,最多就是一些程度副词,表示一下。再看下格式,总分,所有的都是总分,开头点题,后面分述。平时我在写各种报告的时候,同样如此。格式卡死(当然也有分条叙述的那种,但是最常见的还是总分。)所以在写申论答案的时候,总分格式用上去就ok了。
当然了,这些看法我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总觉得越深奥越能得到老师的青睐,最后越走越远。接下来给各位大致说下我的转变过程,相信能够让你得到一些启发,也能让你规避一些备考误区。
先说下个人的情况,我是一个宝妈,添了孩子之后,家里的负担也变大了。对我来说最好的就是去考公,以后工作了时间也充裕一些,能照顾到孩子。(最关键的还是私企没人要,有点儿无奈……)
20年开始备考,整整七个月,每天的学习时间可能五个小时都不到。有时候孩子一哭一闹,可能一整天都没得学。说这些,只是想要说明一件事儿,学申论,方法要比时间重要的多。
找到方法,用不了多久就能超过大部分的人;找不到方法,可能备考一两年都找不到方向。相信我的方法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我一个宝妈,平时学习都是零零散散的,这样都能上岸,各位也是可以的。
开始正题前,先说一些学习误区吧,也是我刚开始学习遇到的,各位也可以规避一下。
1.积累:刚开始什么也不懂,那就是找别人的经验嘛,网上大神,有的说背诵,背好词好句。有的说看人民日报、时评文章。但是,效果实在是微小至极。
2.抄材料:很多人都在说抄材料,开始我也是深信不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其实不是这样的。有的确实需要抄材料,最典型的概括题。
但是有的是不能抄材料的,比如数据引证的段落、比如事例型的,这种是没有什么规范词的,抄,显然不行。
3.对比答案:刚开始学习,那就是什么资料都要有,看到就下载,各个机构的教辅都有买过。各个机构的答案都有看过。但是,对于申论来说。一道问题,每个机构的答案都不相同,越学越迷茫,到底怎么去整,最后也是一脸懵逼。
这么晃晃荡荡的学了一段时间,申论一点儿起色也没有。说实话,肯定是觉得迷茫,加上孩子平时又哭又闹,晚上没睡过一个好觉。但是没办法,家里的负担摆在哪里,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都是压力。
冷静了一段时间,还得接着来。再开始学习的时候,最大的改变就是找老师了。因为申论自学真的找不到门路,网上的大神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放到我身上是学不会的。
我个人是比较建议找老师跟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申论难,难在要点找不到,而不是单纯的不会抄这么简单。
我申论复习黄高山老师是贯穿了全程的,老师近两年的呼声很高,老师的课确实有趣不枯燥,而且是一位非常注重实战的老师。
之前我也听过李梦圆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课上都能听懂,课下做题也是能写出来的,但对答案的时候就是很懵逼,同一道题目看粉笔的答案能得13分,看别的机构的就是5、6分,就是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着就不知道往哪提升,改进更是不知道了。
黄高山老师不一样,听完他讲的高山踩分法之后,练习阶段带着批改,先给你具体的分数,再一点点告诉你怎么修改,怎么往标准答案靠拢。修改的过程就是输入结合输出的过程,跟着老师批改个两三次,自然而然就知道高分的标准了。
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刚开始备考的一些问题,也找到一些方法。接下来详细说明一下,给各位一个建议,参考为主,实际操作稍微调整哈哈。
1.积累:可能之前我的一些失败经验,让你觉得积累不重要,当然不是,积累的方法要改变。公文词、金句这些是没有必要,但是时政文章、领导人讲话是必须积累的。这个在后面详细说明。
2.做题、反复做题。申论和行测不一样,行测可能需要大量的做题巩固做题经验。但是申论的题型单一,不需要大量做题。通过做题巩固老师的方法和技巧,一通百通。
所以个人建议,一道题目反复做,重复做,可能带来的帮助更大。
3.回归材料。材料是申论的根本,一个老师是否优秀,去看下他对于材料的拆解就可以了。只有把材料读通透了,才知道哪些是应该抄的,哪些是要总结的,答案中的隐蔽项才能找到。
接下来详细描述下如何拆解材料,上法器。(人比较懒,直接跟课的课件整上。)
这道题目是典型的综合分析题目,这类题目一般是词句解释和现象分析两个题目。这个题目是一种典型的词句解释类题目。(对……进行解释;谈对……的理解,一般都是词句解释)
接下来开始正题:
首先第一步就是拆解材料,这种题目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单纯的提取关键词是没有办法找全要点的那种。要想找全概念,只能深入解读材料。
首先从宏观看下整段材料,先看开头和结尾,一般这里是最容易出现关键信息的地方。那么可以看到就是在说明一个点;精神文化的意义。这是一个宏观的理解。
然后去找关键词:重点就是人物事例或者观点,只要是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观点,一定是有作用的。绝对是可以挖掘出关键信息的。
梭罗的经历,其实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过一种进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一个省察,省察一定是省察自我。
第二个所谓的直面人生本质,这个其实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干扰项。申论答题的字数是有限的,在罗列观点的时候,就要考虑这句话到底是不是老师的判分词,比如“推进”“提升”这种一定不是。
如果没办法确定,那么思考要点本身是不是太过笼统,单纯的人生本质问题,能不能回答出人生的本质是什么?显然,没有人可以,太过抽象,不够明确。
那么个人就建议,对于不够明确的观点,不要去写。
接下来,下面一句话其实就是两个对立项,城市和乡村,精神和物质。本题考察的就是乡村文化的意义。总结来说就是乡村有城市没有的精神文化。
整体下来关键词就是“意义”“省察”“城市与农村”(所谓的人生本质,如果有多余的空格,当然也可以写。)
结合材料大意,其实观点就是:乡村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省察自我,感受到城市中所缺失的精神世界。
从这一段中就可以看到,其实对于申论答题,一个是要有句总的概括,第二点要注意关键信息容易出现在什么地方。第三:对于一些不明确的观点要后置。
同样的,宏观观察材料,全篇的重点其实就是一个词组:自然。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关键词的提取方法:高频词,如果一个词组反复出现的话,那么一定是关键信息。
依旧是一句总的概括,自然的熏陶。这就是乡村文化的另外一个意义。
总观点提取之后,再去回归材料。可以发现整段文章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三个人物观点,一句总的概述。福楼拜让你去看日出—生命的意义;梭罗让你去看早晨的阳关—新鲜的角度去观察,获得新生;作家M—成为健康的人。
总结下来,第二段的答案就可以概括为:感受自然熏陶:回归自然的生存教育状态;感受生命的意义;带来新观察和新生;成为健康、精神明亮的人。
通过第二段,我们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公文词汇,一个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去背诵公文词组的原因。因为材料里用不到,如果你觉得用到了,那么一定是走上了套路化的模板,或者没有提取到关键的信息。
依旧老规矩,可以发现高频词就是民间。依旧是分开思考,鲁迅的文章,其实表达的就是一个观点:力量以及温情的人生体验。
这里可以看到有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人物安泰是大地之母盖亚的儿子,每次战斗,安泰只要脚不离开大地(他娘)就有无穷的力量,最后之所以死了,就是因为脚离开了大地。
可能你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但是领导人讲话里面多次出现这个神话故事。大地对照人民群众,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吧。
这就是积累的作用,当你的积累足够多的时候,材料理解会更加的透彻,可写的角度就会非常多。也会成为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别人都知道的观点,你写了,可以拿到分数,但是别人没有的你有,直接取胜。
第四段不再多说,就是一个简单的总分结构。一个总观点,三个分论点。方法依旧,其实通过一个真题的介绍,申论答题的方法也能看到一个大概,还是要回归到材料中去,所谓的框架、模板、公文词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接下来说下到底如何练习:
1.一题多练
申论这个科目单纯的跟着老师去学习,是可以达到中上水平,但是,想要超越大部分的人,需要自己不断的练习来巩固老师的方法和技巧。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课前预习,找到相应的题目,先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一遍,做完之后再去看课。
看课的过程中,就跟着高山踩分法去拆解材料,做标记。每个段落的大意、每个关键词出现的位置。课程结束之后,利用老师的方法去整理一遍题目,然后再去对比参考答案,最后整理一遍。
三遍下来,基本上这个材料的大意也能理解到位了,到底自己和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在哪,老师的方法掌握了多少,心里也有个底了。剩下的就是针对性的去做练习,利用课后作业去巩固完善。
2.批改反复看
通过听课可以学习拆解材料、要点采取。那么批改就是对于答案的整合,对于关键信息的表述。
我刚开始在备考写各种答案的时候,会喜欢利用各种所谓的修饰词,比如推进、加大、提升之类的。其实修饰词是可以去写,但是要考虑字数和美观度。如果所有的答案全部糅杂在一起,基本上就是低分模板。这也是老师一直给我强调的问题,其实反映的就是两个问题。
第一不够美观,阅卷老师不想看。第二侧面证明概括能力不足。所以,在整合观点的时候,要考虑一下这个词到底是不是得分词,如果不是,尽量删除。如果不能确定,建议思考这个观点本身,如果旨意不明,建议放弃。
另外就需要考虑答案的整合,申论材料中有些观点其实就是在说明一件事儿。比如修公路、建公厕、修公园,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一个观点—便民政策。那么在拆解材料的时候,就要注意一段材料的主旨是什么,这些观点到底要不要拆分,如果不需要,那么建议合成一个观点。
接下来是答案的整合:
第一点:答案有逻辑。答案之间要有联系,比如对策类,可以分为现象、原因、措施这些,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不要出现两个观点毫无关联的现象。至少写出的答案是有一个可以理解的逻辑在里面。
第二点:关键信息前置。一些申论题型是需要有个总结概括的,个人建议,总结话语放在每个要点前面,让老师一眼看到,一目了然,增加得分的几率。
第三点:美观。首先是整体上1,2,3分条列,一定要注意一条一个观点,千万不要出现两条共同描述一个观点的现象,依旧显示出考生的整合能力不足。
另外就要保证字迹,字迹不要求特别好看,但是必须清晰,阅卷老师不会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去盯。如果字体实在是不够好,两个字之间的间隔稍微大一些。
这些内容可能对于一些初学的小伙伴来说有些难以理解,说实话,这些经验是不能直接让你去用的,关键还是需要在老师的批改中一次次的修改自己的答案,这些经验也是我修改无数次之后才总结出来的。
申论这个科目本身难度就很大,想要提升,最好的建议就是找老师跟学,跟着专业的学习计划,不断总结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一步步走下来,绝对会有很大的提升。
码字不易,点赞再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