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堂好课标准是什么是学生说了算,还是

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这是很多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特别关心的话题;也是老师追求的目标。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有一些人觉得一堂课好不好应该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说了算;因为教师课堂的成功与否,就是看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所以学生最有权评价老师的课。也有认为一堂课好不好应该由家长来评价,毕竟学生还小,缺乏对事物判断的标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与孩子接触最多;所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差应该是评价老师课堂优劣的唯一标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由教育专家来评价,因为只有本领域的教育专家才最有发言权。

其实对于教师一堂好课的评价,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一堂课的评价肯定不一样。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和多次教学大赛获奖的经历来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其次,教学内容是否正确;

第三,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第四,教学内容是否连贯;

第五,是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下面我就一堂优秀课的评价标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一堂好课的评价前提是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情况,去设立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必须清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单一从知识层面去设立。教学目标是一个三维目标:首先是要设立知识目标,就是制定一个预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程度,即对知识的认知情况;其次,就是要设立能力目标,要设立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期待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是情感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熏陶,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一堂好课的评价原则是教学内容必须正确,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老师授课的原则,一堂再精彩的课,如果教学内容出现了争议性的知识点,也会被评为不合格。记得我们学校有一位学表演专业毕业的老师教历史课,可以说他上课语言特别精彩、肢体语言特别丰富,很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在学校各种教学比赛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成为了学校代表性的优秀教师。有一年被学校推荐代表全校教师参加全市中学教师教学比赛,比赛内容自选。当时他选了一节《关于清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分析》,比赛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备课到试讲,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可以说做到了万无一失,信心百倍。比赛过程中,讲课环节可以说相当成功,讲课深入浅出、抑扬顿挫,赢得了陈陈掌声;如果没有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说是一堂十分精彩的示范课。因为一堂完整的课必须包括最后几分钟的师生互动时间,教学比赛一般不安排学生听课,组委会为了能够全面评价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特意安排了一部分教师充当学生,帮助比赛教老师完成教学互动。这些老师的提问通常比较刁钻、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但是所提问的内容都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知识点。当时第一位老师的问题就把他给难住了,最后他的回答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问题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他们是不是同一个人?”[1]。他的答案是“中国古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和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皇帝61年”。实际上“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1年;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是乾隆,虽然他在位时间比康熙少一年,只有60年,但是他执政时间长达63年之久,执政期间的最后三年,虽然他当了太上皇,但是仍然掌握着执政大权)”。[2]最后,他的得分和排名可想而知,排到了倒数第一个。所以说,即使老师把一堂课讲得怎么精彩、怎么深入浅出;如果教学内容中出现错误或有争议性的知识点,这堂课也会被贴上失败的标签。因为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教学的底线和原则问题,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其内容必须精准,无争议。如果教学中出现有争议性的内容,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规避,或提前跟学生解释清楚。

三、一堂好课的评价条件就是课堂要精彩,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情景中,教师就是一支粉笔和一杯茶。整堂课下来都是老师一个在不停地讲,不停地写。碰到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也只有靠老师一张嘴去耐心细致地解说,没有任何教学道具。最后的结果是老师讲得精疲力尽,学生听得迷迷糊糊。记得我当年上初三的时候,化学老师在讲《原子和分子》时,老师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知识点;老师使出了各种比喻,最后我们还是没有理解分子原子到底是什么东西。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当我在教学生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我没有沿用以前我老师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视频来呈现分子和原子的微观概念,通过立体解剖图来学习原子的内部结构。这样讲课,既生动,又形象;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形象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一堂优秀的课,老师必定是能够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到极致,可以生动地解答知识的疑惑,又不会让人感觉到故弄玄虚、本末倒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四、一堂好课评价的关键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有连贯性,不能够出现断层

教师的授课除了生动、无差错外,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处理和精心设计。内容之间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知识点之间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能够出现断崖式的情况。其实教师的功底就是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两个环节上,这里面凝聚着教师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一堂优秀的课,让学生听起来感觉不到45分钟的漫长,就犹如老师带领学生在参观一个展览馆、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解说;内容丰富、讲解精彩,而且知识点之间衔接紧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不知不觉中就触及到了知识的难点,无意之中就解开学科中的层层迷雾。

我们经常说一堂优秀的课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深入浅出,而不应该是浅入深出,这就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功底。所以说一堂好课评价的关键就是要看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五、一堂好课评价的核心就是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一节课下来都是老师一个人在“演说”,学生在充当听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得而知,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堂优秀的课,其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核心,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3]教师的角色应该由“台前”转到“幕后”,随之教学手段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次序地学习;不能任由学生随心所欲地讨论学习,教师要能够控制和影响学习过程。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一堂好课的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标准,也不可采用单方面的评价方式。一堂好课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而不是学生的片面之词,也不是教育专家的一家之言,更不是家长的道听途说。一堂好课,不仅体现在表象的生动、精彩,更体现在其内涵方面,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一堂好课的评价是多方面的考量,综合起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去评价:

1、前提----明确目标、思路清晰。

2、原则----科学、精准

3、条件----方法灵活、手段恰当;

4、关键----连贯、紧密;

5、核心----主体突出、主导明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