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教学。因为猝不及防,所以各种网课“翻车”现场也数不胜数,有笑料也有苦衷。许多读者熟悉方柏林和他的笔名“南桥”,最早并非因为教育,而是因为文学与翻译:他翻译了著名文学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诺奖得主奈保尔的《河湾》以及《布鲁克林有棵树》等知名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名作家,著有《帕慕克们怎样读书》和《过剩时代的学习》等多本著作。但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知名的译者和作家,其“真实身份”其实是——网络课程设计专家!他长期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文学创作与翻译才是的他“业余爱好”。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连线到人在美国的方柏林。请他以专家的身份,分享如何避免网课“翻车”。
年,方柏林开始修读远程博士学位,年顺利毕业,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在线教育。他对网络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深信不疑,也希望国内的师生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从今年2月开始,他将自己的相关经验,写成新书《网课十讲》,在这个刚刚到来的4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方柏林说,切记网课不是对于网下课程的照搬,在内容、互动、测评、媒体运用等方面,都要寻找线下到线上的“动态对应。”
■专访方柏林
红星新闻:国内许多省市都陆续宣布本月开学,您觉得此前因疫情而开启的“网课元年”会因为学生们重新回到课堂而消失吗?
方柏林:我的猜测是:不同性质的学校,网课会有不同的“大结局”。如果网课唯一的方式是直播分享,有的老师直播得并不顺利,始终存在抵触情绪,回到学校后,不排除把网课甩到一边。
但也有一部分老师,通过网络分享尝到甜头,会把网课手段部分整合到平时的教学当中,比如课后针对具体学生的视频讲解,他们会利用在网课期间学到的工具去开展。
一些平时不使用技术手段的老师,在被迫上网课期间,发现了一些新的授课方法,比如通过网络收发作业、考试,觉得很有效,会继续使用。也就是说,网课可能会华丽转身,以“混合教学”的方式继续存在。对这些老师来说,年真的是网课元年。
我建议学校鼓励老师继续上部分网课,包括一学期上一门网课,或是一个学期有一个星期或者一天在家上网课。这些做法,是对未来的应急,谁知道疫情会不会复发,或会不会有别的新的情况(包括灾难、污染、极端天气)导致停课?平时有所预备,临时去上网课才不会慌张。
我观察了中美两国的网课,发现美国这边老师、学生、家长对网课应对普遍更加从容自如,甚至上出了各种花样。这是因为美国平时技术整合程度比较高,支持、培训、保障也很充分。
我也建议学校在网课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包括购买发达的课程管理系统并培训老师使用,设置网课设计师之类岗位,设置网课技术支持部门,这是未来网课以及混合教学必要的保障。
红星新闻:您此前提到,国内老师们这段时间的网课直播和一线反馈,给您提供了很多关于网课设计的新思路,具体是怎样的反馈和怎样的新思路呢?
方柏林:美国的网课以非共时教学为主,也就是说,课堂活动不必所有学生和老师同时在线。共时教学只是偶尔使用,比例一般不超过两成。但是此次疫情中,我发现美国直播也多了起来,网课教学法会随之改变。
国内网课直播好像是以共时教学为主要手段,这方面我从他们这里受到了一些启发。有一位老师说网课给了她新的自由,比如平时上课,有的学生会插话或交头接耳,她就用禁麦(关闭麦克风)的方式去管理,这让我想到了直播中的课堂秩序管理。
总体来说,大家一开始都在热闹地说各种“翻车”情形,对于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我看到的还相对较少。
红星新闻:如何防作弊,你提到了哪些策略?
方柏林:第一,使用防作弊技术:技术本身能够帮助学生作弊,但也可以站在老师一边增加作弊的难度。这永远是道高还是魔高的较量。坏消息是,没有什么技术最终不被破解,但好消息是,没有什么作弊最终不被识破。老师不必苛求通过某种技术一劳永逸地解决作弊问题,应该追求增加作弊的难度,使学生意识到,与其费尽心机去抄近路,走学习的正道反而更快,更容易一些。如果要加强技术手段,也应该是为了增加作弊的成本和难度。如果实在放心不下,也可要求学生找个成年人监考,避免兄弟姐妹或其他年龄类似的未成年人监考。
第二,改变作业类型:如果老师规定学生单独完成的作业,结果总是有学生凑在一起完成,老师不妨考虑,这种题目是不是改成小组作业更好。还有一些作业,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背景来布置,学生会抄袭无门。例如作业可以和学生家庭背景结合,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访谈自己的爷爷奶奶。各人爷爷奶奶不同,这种作业抄袭都不好抄袭。另外,有些类型的作业,例如周记、博客、讨论,提交结果也因人而异,增加作弊难度。
第三,提供学习资源:很多时候学生抄袭,是因为不会管理时间,准备不充分,才“铤而走险”的。有的是不会严格地引用文献,被认定为抄袭。老师应该针对这些可能,提供一些相关的培训和相应的资源,包括时间管理、文献管理这些方面的资源和培训。还有一种资源,是学校对于作弊如何处理的政策和规定。在课程之初,第一次考试之前,完成这些资源的发布,给学生提供学习它们的机会。
红星新闻:近年来某些高校学术造假、论文作弊、学术不端的事件时有发生,应该怎样避免呢?
方柏林: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学术丑闻,随着技术的发达,它们被发现变得越来越容易。也有人专门在做啄木鸟的工作,把这些丑闻暴露出来。曝光后,可能让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就此结束。学术不端的后果很严重,其种子有时候是在教育期间播下的,或是求学期间其恶劣的行为没有被纠正造成的。这种严重的后果,不妨在课程一开始就要和学生说清楚,这也是教育的机会。但也一定要注意处理中的程序合理性。处理作弊的时候,老师也可能存在判断的失误,要给学生申诉的机会。此外,老师和学生的权利是不对等的,也不能因作弊处理一事,对学生形成超过惩戒所需的胁迫。
红星新闻:就您对中美两国网课教育的了解,您认为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应该发挥的优势,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继续提高和改进的?
方柏林:中国的优势是教育技术企业学习能力超强,市场触觉敏锐,比如网课这才多久,就有企业针对学生屏幕伤害眼睛、书写不便等问题,推出了”家庭平板”的产品来。我相信应该还有各种各样的机顶盒,将手持设备投影到家庭电视上,以避开近距离接触屏幕的问题。市场上一旦有需求,很快就能被商家满足,这是工业制造大国的一大优势。在技术上,劣势是功能强大的课程管理软件(我总称之为网课的航母)还不足,老师和学生在不同应用之间穿梭,非常不便。
另外需要改进的是网课的软环境,比如学校对网课的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快马加鞭发展。
网课的教学法,也需要强化认知。不要一说网课就是扔一个直播工具给老师,其他的一切照旧。网课会改变教学内容的传授、测评方式、互动方式、社区意识,甚至会改变老师自身的角色定位,生搬硬套线下模式难以奏效,也不能发挥人和技术各自的长处。我写《网课十讲》,也正是要试图传播网课教学法。
■方柏林的网课小知识
一、如何上直播课?
诸多老师第一次上网课,是从直播课开始的。直播是最接近面对面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直播课不能像教室授课那么随意,必须要考虑课程的精简和筛选。
直播的核心,是发挥稳定的远程教学平台,这个平台有五项核心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1.双向语音交流,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打开外接或内置麦克风;
2.图像视频交流,让老师、学生彼此看到头像,在某些学科(如体育、绘画、音乐),会发挥积极作用;
3.屏幕分享,老师分享自己在屏幕上操作的实况,这个功能极为重要。缺乏屏幕分享功能的网课平台,就如同没有黑板和粉笔的教室;
4.书写板功能,让老师能够写写画画,在线讲解,也可随写随擦;
5.文字聊天功能,语音和录像有时候会出现问题,若有文字聊天功能,就能迅速展开沟通。一些链接的分享也更为简便。
二、如何上录播课
在视频教学方面,录播课应该是主流选择。因为直播课有以下几个“先天不足”。比如,要求老师学生同时在线,如果学生因种种原因(比如家中只有一台设备能打开直播平台,而其他人恰好也要用)不能在线,就会有所耽误。
还有,直播课如果学生当时没学会,也没录下来,再想温习就很困难。再加上网速、流量、平台等方面的技术限制,都不如录播课更灵活便捷。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认为,制作录播课太花时间了,哪像我平时上课,铃一响我就可以走?
其实,在一个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同样的概念,可能要重复无数遍,学生的理解还参差不齐。如果把相关课程制作成录像,可重复使用,就不必再三讲述同样的概念,而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辅导和答疑解惑上。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编辑李学莉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