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
一个偏僻的乡村中学好不容易请到一位特级教师来讲一节课。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想到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准备上课。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台面上有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她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讲台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背对着黑板,轻轻地吹去了讲台上的粉笔灰。片刻的鸦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讲课时她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后来,她出题让学生做。最后她说:“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从这位特级教师身上,我想到了许多人的所作所为……
有些老师只顾着教育学生,却不注重自身形象。如:面对着讲台上凌乱的摆设,视而不见,只要能腾出放讲义的地方就行了,至于清洁讲台,那是值日生的事情;有时担心厚厚的粉笔灰弄脏了课本,就用书尽力一拍,吸一口气用嘴猛吹,顿时,坐在前排的学生就遭了殃,偶尔有几个学生往回吹,便遭到老师的吹胡子瞪眼睛,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不尊敬,从没想到过要换个角度。而对待那些做错题或者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岂能让他们只是笑一笑而已,往往是恨不得痛骂一顿、狠搧一掌才解心头之恨!
也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学习认真,自己上课却敷衍了事,不要说旁征博引了,就连照本宣科都缺少教师应有的礼仪风范,有时还会出现讲错题目、写错字等差错。如:有位学生曾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位老师双臂撑着讲台低头读书的情景,读到重点之处说一声“扛”,惹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笑言:“太像了!”;还有一学生调侃地说:“一节课就上十分钟,读书、扛书与自习。这钱,我也能挣!”学生的言外之意,难道不是对老师不负责任行为的讥讽与谴责吗?
更有极个别老师实在是愧为人师。如:个别老师要求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但自己却常常做不到,而当她们在学校做了一些学校规定不准做的事时,又怕学校领导知道,便在办公室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一番:“只要没有‘小人’去告诉校长,校长就不会知道的”地地道道的一副小人嘴脸!
又如:要求学生团结友爱,而自己与同事之间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便宛如泼妇一般在办公室动辄破口大骂,有时甚至当作学生的面用低贱、粗俗、龌龊的语言咒骂他人;这样的老师对学生就更不用说有爱心可言了,学生稍有过失便会招至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当然,这样的老师由于缺少爱心,走不进学生心中,教学效果自然很差,但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点,更不能很好地反省自己,相反总在人前人后大言不惭地说:“比哪差呀,妈的,运气不好,没遇到好学生!”这样的人根本不懂教育、不会教育、更不配为人师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位特级教师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的一颦一笑能给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她的精彩的讲课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便是师“道”的一种境界!
师“道”不在那些上纲上线的条条框框里,也不在那些歌功颂德的豪言壮语中,它存在于我们对待职业的态度上——严谨、认真、善学、善教!它存在于我们独特的精神境界里——对真善美的由衷赞叹、对假丑恶的厉色声讨!它存在于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中——广泛的兴趣爱好、开朗的性格、乐观向上的拚搏精神……
教师的每个动作、每个言行都带上了教育的符号,构成了一幕幕独特的教育风景,带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岂能马虎应付?
记得一位校长这样说过:庄稼错过了一个收获的季节还有下一季,而老师如果误人子弟,将会荒废学生的一生!这样的话,我们便是千古罪人啊!
“道”之不传难育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注重自身“道”上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
我们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那么就应该让自己远离喧嚣和热闹,学会在淡泊名利中积极进取,在清苦宁静中乐观向上,用自己完美的人格去陶冶人格的完美、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去感召道德的高尚!
努力做个心有“道”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