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522/86368.html
有人嘲讽,中国的教育两千多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进步,就算是孔子穿越到今天,上讲台拿着粉笔照样能讲课,而且还能比很多教授讲得好。
先不管这句话的偏激和片面之处,仔细剖析,它倒也道出了两个关于教育很重要的方面。第一,教育的方式仍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两千多年来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第二,教育的本质仍是人与人的交互影响,由教师站在讲台和学生坐在下面互动而完成。
不过,宣告着要颠覆传统教育的互联网教育,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教育信息化的未来。
在网络学习空间里,教师备课、授课,学生预习、自测……这样的愿景在未来5年或将变为现实....
目前,山东全省17市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教育城域网,70%的初中、34%的小学建成了校园网,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所属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全省中小学现有学生用计算机83.82万台,生机比13.8∶1;教师用计算机34.32万台,师机比2.2∶1。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教育资源建设和共建共享有待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配置、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
关于信息化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忧也从未停止过!
空白
QA
信息化会不会冲击教师?
问:有人忧虑,新技术会让教师在教学中的参与度逐渐降低。那么,信息化是否会抹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又该如何应对?
答:近年来,不少区县花重金引进技术设备,结果教师的教学都没有采用。此类现象并不鲜见!因为人们都希望使用行之有效的产品,减轻一线教师的负担,避免劳民伤财的做法。
所以,我们深知教育软件公司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教师如何使用技术,如何用好技术,如何让教育软件发挥最大化功能。
目前,我们不是缺少软件和技术,而是缺少使用这些技术的动力和认同感。因此,“阳光宝贝app和阳光少年app”都在努力做到更简单,更易操作,更实用,更有价值。
学校如何抉择?
问:教育技术市场包罗万象,良莠不齐,许多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对此,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如何抉择?
答:
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或者说是催化剂。我常常想: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为什么一接触游戏就会沉迷?原因就在于互动性、交互性、参与性、挑战性、激励性……学习若能如此,何愁孩子不爱学习?
因此,选择信息化产品时,要始终本着几个标准:一是实用。教育技术装备必须有利于学生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减负,有利于家校联系。二是好用。操作程序简便易学,使用方便快捷,有利于不同人群顺利掌握使用。三是耐用。产品质量要过关,性能要稳定,使用寿命较长,产品的售后服务要好,培训要到位,设备维修要及时。
我们坚持推进任何一个产品都把它做到近乎完美!
教育工作者如何理性应对?
问:信息化对教育来说是革命还是改良,是冲击还是推动?教育工作者如何理性应对?
答:
现代学校需要信息技术提升品质、连接世界,通过学校综合平台把技术应用于办公管理、教学管理、家校互动、辅助教学、学生成长记录等多方面。实践表明,把信息技术融入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切实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
尽管教育科技产品风起云涌,短时间内难以撼动学校教育现状。但是,贴近学校教学实际的教育科技产品是受师生欢迎的,以我们使用的“阳光宝贝app”亲子作业功能为例,能够快速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帮助教师对学情有比较精准的把握,促使教师主动反思教学效果。这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是对教与学行为的检测与反馈,其作用是积极的、直接的。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我觉得首先应符合教育规律,其次是符合市场需求,最后才是技术的服务化应用。我们在产品研发中牢记一点,就是让产品服务于教学,却不干扰教学;领航于教育,却不误导教育。
传统的教育教学桎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突破,比如用“阳光宝贝app”替代传统的手工布置作业,通过大数据云统计让作业更轻松、更智能,还兼顾学生个性和教师引导,通过细节分析给教师的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未来,不论是山东、甘肃、云南还是全国,“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但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