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0277.html
01
帮娃写作的故事
娃上小学一年级
不知上学了咋个引导的,
他开始羡慕高年级加入少先队员的同学了。
似乎那红彤彤的红领巾,让他做梦都会笑。
那天孩子特认真期待着望着我,
“妈,老师说让写一篇作文,写五星红旗,
可很多字我不会写,你能不能帮我。”
于是,孩子口述加拼音,我做文字补充,
一篇童心满满的作文第二天交上去了。
老师群里说,
“写的太儿童化了,需要家长帮助润色。”
孩子很桑心,于是我豁出去,干脆以成人的文笔写了一篇充满爱国情怀的文章。
老师在班级表扬了他。
Q:
这不是我所认同的期待的教育方式,我知道,孩子被夹中间不好受;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是真正对他好的教育?
02
老泪纵横的故事
娃上了小学
感觉是我和她爸噩梦的开始,
每天只要一开始做作业,我们就揪心。
她神游的样子,让我头发丝都着火,
明明很少的作业,拖到11点也写不完
不让她写睡觉,她又哭哭唧唧的
干脆少做一些,不管对错,
可我太怕老师在群里
我了怕老师对她不好,万一在班里受欺负了咋整?
盯着她,她倒是能写,可在眼皮子底下,
她把6+8=13写出来,我觉得我心脏一瞬间炸了
Q:
到底是管,还是不管?
不管她就废了,考不上大学,当工人都没去处!老师天天
我,我也受不了,这老脸往哪搁?我们两口子一辈子,就图她能幸福,将来有个好生活。
03
园丁两个字
我妈就是老师,拿了一辈子粉笔,
那时候性格直率,还和校长拍过桌子。
我当老师,从考了师范院校开始的,
总是和我说“园丁”两个字,但我不知道,
园子里有那么多规矩,
那么多想不到的事情要去周全。
一个班有60多人,进教室开始就要深吸气,
炸锅的一群吵闹的“独生子女”/“家中瑰宝”,
家长会盯着孩子脸上有没有被挠的,
哪个娃都说不得。
我妈工作那会能用教鞭,我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说话就不太好听,可你不加重语气,
这帮少爷公主,你管不住啊
一边要用爱教育,一边要成绩,教务主任校长天天盯着你们班,教案改了又改,考核了又考核,麻木了。我知道要重视的,在学校根本实现不了。
群管理,每天汇报学生情况,大家都
我,我也每天他们,作业总是要家长监督的啊,教学任务要一起完成啊。你们忙着赚钱、忙着夫妻吵架,孩子还是要管的吧Q:
都让让我奉献做园丁,可官方说法和现实不一致,做老师难处重重,规矩多精力少......
隔行如隔山,我的难处你也不懂,只让我牺牲,凭啥?毕竟,我也有工作以外的我的生活,不是吗?
教育到底怎么了,三方视角,说法各异
当今教育体制下的教育,
像个超级大汉堡包,
外圈是教育大环境,
两个夹层是家长,和老师
中间是孩子,
你,在第几层?
考大学才是终极目标??
从老祖宗开始,登榜中状元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家里有个状元、榜眼,甚至探花都是上排位多少代骄傲的事情。这使得,中国家庭从根上开始,就认为,家庭教育目标,无论是最高目标还是最终目标,都是考大学;
只有考上大学了,才有未来。而孩子幸福不幸福,就和未来有关,于是
成绩=考大学=有未来=会幸福
所以,对于亿万的中国父母来说,凡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就是“至高重要的”,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就是“天打雷劈的”;
成绩=考试=作业
作业=家长督促+老师检查
你说作业重不重要?
作业比啥都重要!
明确了这个目标,什么身心健康、音乐绘画阅读能力全发展、提高情商、增加抗压能力、社会实践、增加爱心......啥都靠边站了。
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快餐化。
于是乎,老师-家长-孩子,变成了看似美味却对身体无益的汉堡快餐。
快餐式教育的危害如何呢,看以下几方面:(请耐心阅读,方便对号入座)
第一,人生目标短板化。
只把教育目标定格在“考大学”,会使得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失衡,比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更好的表达和沟通,如何思考甚至如何面对生活的各种难题。当孩子的目标实现后,出现了一大堆在大学“荒废学业毫无目标”的情况,然后投入社会,更是缺乏融入和适应的经验,没办法独立完成任务,也不懂得如何和团队协作,更不用提如何踏入婚姻,如何和家人相处了。一生幸福,不可能“考了大学”就可以实现的了的。
第二,社会功能的单一化发展。
由前文所说,当孩子的所有事情,只是学习的时候。就会忽略孩子作为“人”的社会功能发展的需求。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要有良好的体格、健康的人格,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比如朋友、同学、不同兴趣爱好者的圈子等等。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然过程,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一旦满足不了或者被父母和老师压制,人格健康就会受到伤害。
第三,学习能力的极度压制
读前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家长辅导作业也好,电子保姆照顾孩子也好,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当“学习文化课”是第一位的标准制定后,各种开发智力和学习力以“提高成绩”为名蜂拥而至,为了提高成绩,反而加重了填鸭式教育和题海战术,使得孩子们丧失了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因为家长和老师的联合群管理,使得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苦不堪言,没有时间交朋友,很多孩子有苦无人说,在最需要朋友的年纪内心却极其孤独,变得低落甚至抑郁。这些都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健康,也会以牺牲创新和自主思维的学习能力作为代价。
第四,亲子关系破坏
无容置疑,教育的现状导致了父母在育儿方面争吵增多,孩子对家长教育方式的困惑逐渐也变成不满、愤怒,“以爱之名”的期待,变成了亲子关系的鸿沟,以孩子成长中自我意识加强为分界,父母和孩子之间越来越不了解对方,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生活压力增加,使得家长似乎失去了作为夫妻的角色,单单变成了孩子他爸/孩子他妈,家庭系统中核心家庭夫妻关系的失衡,不仅会影响家庭的良心运作,影响婚姻关系,更会使得孩子对家庭的信任度降低,对日后的亲密关系也产生影响。
一起努力,不做快餐式教育的受害者!!
我想,
谁也没有权利在道德的某个高点
一味指责,父母,或孩子,
或当今的教育体制?
我们要做的,是反思,
并唤起大众的思考,
共同去改善当今的教育“灾难”。
“自卑”、“自残”、甚至“自杀”的话题,
已经真实且频繁的呈现在眼前了!!!
这系列的文章,
写给父母,也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