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第二十二章孙庄小学的老师们魏

承前启后,温故知新——

(中篇)第二十一章:孙庄小学的教师们——宋继勋(—)

(中篇)第二十章:孙庄小学的老师们——史素英(——)

(中篇)第十九章:孙庄小学的老师们——汪蔼文(——)(中篇)第十八章:孙庄小学的老师们——孙腾(——)

一百个人的孙庄小学07

魏训琦

他是我们启蒙时代的偶像;他是极具音乐和美术天赋的才子;他是孙庄小学七十年代发展史的见证者;他是唯一的干了一辈子代课教师,如今没有享受任何待遇的窝囊废。他是我们的亲老师;他叫魏训琦……

(年4月魏训琦和夫人在师寨镇魏堂村的家里,范玉友摄)

说实话,对于魏老师,直呼其名都有一种犯罪感。

因为他是我一生中最敬重、受其影响最深的老师之一。

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初中二年级,他都是我们的老师。

也就是说,从鸿蒙初开到青春期来临,他都一直在影响着我们。

他人长的帅,虽说现在看起来个头还不够高,但对于那时的我们却需要仰视才见。绝对不亚于影迷心目中的唐国强。

他粉笔字好,会画画,会写墙字,会音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我们的音乐素养百分之百的都是来自于他的熏陶。

他教我们数学,整个班级在全公社“会考”,拿第一名是常有的事,光“教革会”奖的小黑板都用不完。

要知道,那时的“小黑板”,对于班级来讲,应该是奢侈品的代名词。

这就是当年的魏老师

从墙上贴的报纸,到桌上放的算盘,还有那件深深烙印在我脑海的中山装,空气中都充满着童年时代回忆。

——,我的三年级到五年级,寒暑假,星期天,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唐山地震,朝阳沟,闪闪的红星、四人帮、室外考试……太多了,改天另文详述。

整个写作过程中,我的眼角和鼻梁之间都是酸酸的,电脑屏幕因眼眶充盈的水分而模糊……

魏训琦,年出生于师寨乡魏堂村。

在顺河中学读初中的时候,深受孙元亮老师的影响,孙老师悠扬的二胡声,唤醒了潜藏在他心底的音乐天赋。

以至于他年读高中的时候,就帮师寨中学建立了一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其实就是个乐器班。

年高中毕业的时候,师寨中学的校长韩森努力推荐他到李庄小学配合老艺人刘连修开办了一个音乐班,县里每次开大会,音乐班都会前去助阵,魏老师也因此受到了当年县委书记鲁少时和文教局长丁允让的多次接见。

后来,音乐班变成了“小红花”,再后来,“小红花”又变成了“小凤凰剧团”,此时在全县已经是妇孺皆知了。

年,他又从乡“教革会”接受了新的任务——到孙庄小学,组建一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我那个时候读三年级,大姐在孙庄小学当民办教师。她最先知道开班音乐班的信息。那时候,上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字,到社会上不吃亏而已。

但如果能学点手艺,懂点音乐,将来可以在社会上混碗饭吃——这就是家里人把我送进音乐班的初衷。

年3月,魏训琦肩负着重任来到了孙庄小学。

在校长刘进修的支持下,5月份,音乐班正式成立。

,国家即将恢复高考,音乐队解散

这是我们五年级毕业,音乐队解散前的留影。

初二年级的学生照毕业照,有人提议,我们音乐班也照一个吧。

魏老师就组织我们照了一张。当时,有一个敲铴锣的杭长修怎么也没找到,就有了这张“插遍茱萸少一人”的合影。

史素英老师亲切地称呼我们为“一群蛤蟆蝌蚪子”。

照片上写的是“乐器队”,NO!严肃点好不好?人家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照片上的落款日期是年4月,这是我们告别小学的时间。

我到现在还纳闷,我们照像的时候,魏老师在哪里?为什么不参加?

我猜他应该是在照相机的后面,命令我们打起精神来,自己却置身度外,留下我们终生的遗憾。

组建乐队的时候,我们是三年级,懵懵懂懂刚刚知道点事,从那时起,魏老师就成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长辈和先生。

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星期天,寒暑假,都是我们的音乐修养课。

每逢节庆,我们要参与排练节目,给周边村民们献上精神大餐。每学期三好学生名单公布后,我们排起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把奖状送到家,学生家长满心欢喜,学生荣誉满满,整个社会,那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十足。

年,我们读初中的时候,中国整个社会氛围转变,恢复高考,给校园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初中两年,娱乐活动渐渐少了,大家都在积极学文化课,冲刺更高一级的学校,音乐课到后期基本停止。

埋头读书,魏老师渐渐淡出了我们脑海的内存。

年,我们12个人的乐队,光腚玩大的小伙伴们,有的考入了中技(一个时代感很强的名词),有的进入初三,有的下学回家,因为包产到户,家里责任田嗷嗷待哺。

曾经一起哭,一起笑,互相骂娘,甚至撂骨碌……

散了……

都散了……

到魏老师家采访,还管饭呢

(任何时候,都要认认真真给你端一杯酒)

正值青春年华,大家都在为前程奋斗,谁也没空去想,魏老师去了哪里,在干什么?

需要补充的是,魏老师从高中毕业就忙着当代课教师,那时候还不兴考大学,等高考恢复的时候,却是他教学任务最忙的时候,孙庄小学正处于鼎盛时期,他送出的学生一届又一届,成就感满满的他,甚至没有狠下心来参加高考。

(当年的魏老师,你看,那天花板,多有特色啊)

魏训琦在孙庄小学的身份一直是“代课教师”,这也是一个充满时代烙印的名词,用现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虽然在干活,却没得到官方的认可。

直到现在,我才想起来问魏老师:我们那时候,你一天到晚,没有星期天寒暑假,整个人都扑在我们身上,那时候有没有生活补助?

魏老师摇摇头……

当然,那个时候整个社会,人们都不谈钱,谈钱是耻辱。

可是现在,魏老师老了,身份仍然是农民,仍然,在家种地,什么这金那金通通没有……

唯一的就是国家发放的60岁以上的养老金……

不说了,再说就跑题了。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他的同事们。

能认识的,欢迎在下面留言区补上。

《一百个人的孙庄小学》期待。

(范玉友/撰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