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手机的背后是教育和管理的无奈
手机,在教育界,被视为洪水猛兽已经很久了,自智能手机诞生那天起,就开始担忧它会给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今梦想成真,确实有负面影响,而且还不小。
从全面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到禁止教师带手机进课堂,终归会有一天,学校门口会挂上一个牌子,禁手机,和禁烟火一样的标识度。
历数被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禁止的东西,那可真不少,从最开始的武侠小说到电子游戏以及现在的手机,可是武侠小说现在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电子竞技成为一项比赛,不得不感叹,搞教育的人,眼光真不是一般的长远,大凡被禁的东西,最终都会发展成一个行业。而手机,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它不仅被教育者禁,更被教育管理者禁,可以说从教师到学生,都禁止将手机带进课堂甚至校园,这是前面那些被禁的事物所不能比拟的。
手机,就真的万恶不赦?
一般提起学生使用手机,有一句“名言”,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说实话,我并不认同这句话,要这句话成立也行,请加上半句,家长不作为。同时,要毁掉一个孩子,现在是给手机,以前是给小说,未来还能给什么?可以说,什么流行给什么,背后沉迷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家长不作为或乱作为。因此,这句名言我将之改为,要毁掉一个孩子,请家长不(乱)作为。
关于如何沉迷手机荒废学业的例子,实在太多,但是关于使用手机提高学习效率的,却不多,但它们又真实存在,是选择性变盲吗?不要津津乐道于某公号文章上说,欧洲人地铁没有看手机的,只要看报纸的,真实原因是,那儿的地铁没有4G信号和wifi覆盖。因为恰好家中表妹在那儿留学三年,对巴黎地铁的情况非常了解。反倒是欧美国家,率先开创网络学习的先河,例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新生的教育事物,线上学习目前仍是谷歌、微软等IT巨头大笔投资的项目,至今为止,却没听说哪家美国中小学禁止教师和学生带手机进课堂。
只能说,手机,你真的没用好。
用手机进行学习,国内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有一起作业、作业盒子、洋葱数学、猿题库、作业帮、智学网等,它们的软件其实已经完成得非常不错,也具备中国教育特色,解决了部分教育教学中的困扰,应该为提高教学效率作出了卓越贡献。至少在我看来,作业类软件可以帮助教师在布置、批改上更有效率,统计起来更快捷,至于负责影响,当然也有,例如抄答案应付。那是否就因为这个缺点而全面禁止这款app呢?我认为那纯属因噎废食,在此给出我的办法,当然这个办法也可以引申至其它方面甚至教育管理层面。
每天使用作业盒子布置作业,客观题它自动批改,主观题家长拍照上传,教师在手机上批改主观题作业,类似于考试阅卷,如果觉得手机屏幕小伤眼睛,可改在电脑或平板上进行,作业批改后,所有统计数据直接自动得出,全班作业情况一目了然,那省的功夫可就大了,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必然极其重视每天作业完成情况。
而从老师课堂教学角度,我是每节课都要使用手机的,基本上例行公事就是拿出手机扫码登录云课件和课堂点评系统,然后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用手机拍照传至一体机,若有客观题需要自动批改,则使用plickers。这些操作都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中无法解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兴趣。真的要倒退回粉笔黑板时代,估计要达到同样的效果,时间耗费要数倍。
手机是教育信息化的利器
本质上说,手机就是信息化工具,可以接收和发布各类信息,教育界面对手机的纠结,是一方面想利用它的优势,另一方面想避免它的弊端,殊不知任何事物的利弊,都取决于使用的人。使用者身上出现的问题,多半又可归咎于管理制度,因此,优秀的管理者,无一不是身体力行,勇担信息化普及的先驱。至少作为一名校长,亲身体验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然后鼓励学校老师利用它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手机积极的一面,避免它消极的一面,正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在这种管理制度下的学校,必然成为真正的智慧校园。
使用手机,更多的是指手机上安装的app,一款优秀的app,无疑是可以提高日常学习和教学效率的。然而,现实中,将它的这些功能应用于教学“正事”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多,每次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在观看完培训老师缤纷的技术之后,回去后最多用两天,然后便放弃了,不好用,便是最大的借口。这未免与这些app开发者的初衷想去甚远,或者说,一线多数老师的信息素养还达不到开发者预想的用户层面,换个说法,叫观众。
所以,禁手机,目前只能是一种无奈,没办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安于传统,懒于改变,最终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