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培
编辑|大道格
年轻的的你,要往哪里走?
闲鱼给出了答案:先跨出边界,再定义边界。开挂吧,少年。
平凡的年轻人,在闲鱼上创造不凡
最近两年,在网络上,关于“这一届年轻人,过得不容易”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更被称为青年求职者“就业最困难的一年”。
奥罗拉大数据公司发布的《“超职季”招聘行业报告-年轻人篇》报告中提到,就业市场趋于白热化。随着高校逐年扩大,年毕业生人数将超过万,青年求职者的就业规模将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是就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尤其是地区差异,许多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这人为地增加了就业难度。
求职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手里的敲门砖又是那么的没有分量。或者还没毕业;或者刚刚毕业,但没有名校光环;或者名校毕业,但没有工作经验;又或者有经验,但是局限在一个小城市。
这似乎是大多数年轻人在初入社会时会面临的困境。NHK的一部关于年轻人的纪录片《蚁族之歌:上海求职旅馆里的年轻人》里,有求职者感叹,“以前想通过上学这样的途径,可以慢慢实现阶层跨越,从下层社会走向上层社会。可现实呢,这条路已经被逐渐堵死了”
现实真的把路堵死了吗?
闲鱼与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拍摄的视频——《开挂吧少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这支视频中,还没有毕业的00后武汉姑娘陈娅茹,专科刚毕业的乌鲁木齐女孩马天敏,虽然名校毕业但没有工作经验的杭州小伙张子成,有工作经验但身处甘肃的小镇青年周振锋,他们在闲鱼上上演了一场“开挂人生”。
“不做常人眼里的00后,我只做自己眼中的优等生。”在很多人还处于懵懂、迷茫的学生时代,喜欢国风的陈娅茹,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国风手工艺品,包括卡通国风唐装、古风油纸伞、古装发饰套装等,并把这些作品“挂”在了闲鱼上。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生才像开了挂。撕下所谓年龄标签,我用双手推广传统文化。”陈娅茹向我们展示了把国风穿戴在身上的同时,自己也成功转型为一名古装饰品的卖家。
当年轻的毕业生费尽一切办法只想留在一线城市时,马天敏却选择从上海回到遍地风沙的乌鲁木齐老家,在闲鱼为家乡的玉石带货。正如她所说,“足够努力的人,不论在哪都能开挂向前。”
“不是朝九晚五才是正业,我用热血也能写好篇章。”别人眼中的不务正业,对于张子成来说,却是自给自足的本事。他从年开始收藏手办,目前收藏的手办数量已经高达四位数。由于经常在自家阳台“晒”手办,被网友称为“阳台哥”。目前,他在闲鱼上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在自给自足的同时,也把圈层文化推向更远。
周振锋的“开挂”人生看起来更加不可思议,他平时收集没人要的废旧轮胎,然后制作轮胎雕塑。因此,他也得到了“轮胎雕塑家”的称号。
国风,带货主播,收藏手办,轮胎雕塑,这些在常人眼里看来都算不上职业的“职业”,却成让陈娅茹等人成就了一番小事业。随着时间前行,有一天,他们的小事业还可能会变成大事业。
实际上,《开挂吧少年》所展现的,只是当代年轻人在闲鱼上的缩影。数据显示,还有千千万万年轻人,正在闲鱼书写着自己的不凡。
为什么是《开挂吧少年》
今年以来,从B站的《后浪》,到快手的《看见的力量》,再到闲鱼的《开挂吧少年》,各个平台都以年轻人为切入点,开启了一轮传播。
在传播的广度上,B站的《后浪》无疑是成功的,但述说的内容却饱受年轻人诟病。
五四前后,B站发布的一条视频——“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刷爆社交媒体。演员何冰以上一代人的身份包含深情的鼓励新一代“年轻人”:“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据了解,这个视频原本想通过传达一种面对未来开放、积极、正面的力量,让公众重新认知大多数年轻人,同时也唤醒公众的共鸣。但尴尬的是,这个视频看起来并没有得到年轻人的认同。有人统计,朋友圈里,转发视频的更多的是70、80后们这些“前浪”,而不是“后浪”。还有网友表示,是这个视频太优越了吧,更多默默无闻的人就不配做后浪了?”
作为快手9周年的宣传片,《看见的力量》避开之前《后浪》的一些槽点。它请来了“奥利给”大叔黄春生作为演讲人,用普通人参差百态的生活,鼓励人们热爱生活,对生活要有态度。
但无论何冰还是“奥利给”大叔,他们都是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指点年轻人的生活。然而,年轻人不喜欢被说教。就连著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局座张召忠都知道,做内容要与年轻人“平起平坐”。“年轻人有他们的视角,不能数落、不能讲大道理,不然他们会逆反,这和过去老一套不一样。”
显然,在这一点上,闲鱼更加了解年轻人。
《开挂吧少年》用几个年轻人的真实故事,呈现了自己品牌的价值观。
视频中的4个年轻人,是万千年轻人的代表。他们或身处象牙塔,或已踏入社会,有的没有名校履历,有的缺乏工作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有自己的烦恼,但都凭借着努力与才华,演绎出了自己的开挂人生。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才是有力量的年轻人。
在拍摄上,《开挂吧少年》也体现出了“真实”二字。《后浪》和《看见的力量》都采用了演讲+画面的方式,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闲鱼直接搭建出实景,由真人出镜,虽然会耗费更多的精力,但却能从一个平等、亲近的视角引发共情心理。让年轻人感觉到,以四个少年为代表的年轻人,其实是每一个”自己”。他们并非遥不可及,今天的”他们”,也可能就是明天的“自己”。
而且,《开挂吧少年》不只一个空洞的宣传片,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与闲鱼发起的高校创意征集活动也以同主题在闲鱼APP内展开。活动分为#专业学霸#、#兴趣大神#、#次元大佬#、#脑洞鬼才#四个主题为赛道征集在校大学生群体关于展示专业、爱好、二次元ACG、创意脑洞的作品,支持小视频、图文等形式参赛。获奖选手还可以获得丰厚奖品、阿里实习及游学机会,为自己增添更多可能。
据了解,活动启动还不到一周,各赛道的内容已经让人目不暇接。有人做出了1/的微缩高达模型,有人拿着粉笔雕出了米开朗基罗的气势,每一个创作者都有着独立的创意和思考。
闲鱼没有边界,人生不设限
收藏手办,算什么正经职业?在其他人眼中,这种玩物丧志的事情,却让“阳台哥”实现了自我价值。做国风手工艺品,又能有什么大出息?别人眼中的小爱好,却让陈娅茹还没毕业就有了收入。
随着人们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有人喜欢古风,有人喜欢二次元,也有人喜欢潮玩。这些爱好还十分小众,在现实中可能很难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但闲鱼则提供了一个空间,随着一件件物品平台中得到分享、传递,也让这个平台成为了年轻人交流、分享生活的大型社区。有用户甚至表示,在闲鱼上卖出一件东西,最开心的不是赚钱,而是被认可。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闲鱼GMV突破亿元,在线卖家达到万,月活用户已达万,每年挂闲鱼的物品已超10亿件。6年来,闲鱼来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共享经济社区,90后、00后更成为了闲鱼上最活跃的群体,数据显示,闲鱼上的90后比例已超过60%。
在一些人看来,闲鱼可能只是一个转卖闲置物品的平台。但是,对于另一些人而言,闲鱼就是他们生活的创意社区。
他们在这里可以“挂”出任何自己想挂的物品,可以是家乡的玉石,是自己的手工,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音乐,是作文写作的经验。由于没有限制,这给了年轻人足够大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正如中国青年网所评论的那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创意。历史是可以回望的。纵览诸多划时代的创意产品,很多都出自青年之手,或许在初出茅庐之际还尚得不到周边人的认同,却最终以产业的形式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主流,从’创新创业’到’互联网+’,再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万物皆可’创’的潮流推动着青年积极入场,这使得社会更加主动地聚集多方资源,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青春拓展其无限可能、为人生创作闪亮未来。”
闲鱼上,交易的内核,是用户的创造力。有人说,闲鱼在等着人们探到它的边界。而那个边界,就是人们的创意的极限。闲鱼聚合了千千万万个创意和窄众的需求,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交易平台,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可以说,正是闲鱼的不设边界,让很多年轻人的人生没有了限制。
而且,闲鱼特意降低了用户交易的门槛。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用户不需开设店铺、工商注册、办理执照等,就可以在闲鱼上“挂”出自己的物品。这让缺乏根基、缺乏经验的年轻人,能和商铺老板、网红明星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而当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够把创造力变现,他们就可以摆脱传统的职业桎梏。即使不去格子间、不去工厂也能就业;即使不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也能面对广阔的市场。
这也是闲鱼的社会价值所在。它用自己不断成熟的商业模式,帮助年轻人把创意变现,既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又让这些年轻人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当下,科技在不断拓宽大众的视野,不断打破生活的边界。通过《开挂吧少年》,闲鱼已经对外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闲鱼不只是一个闲置平台,更是一个聚焦人本身价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