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教育报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中心小学地处江南水乡,创办于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以“顺应自然、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为办学宗旨,以整体优化和特色发展为两翼,以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建设“清雅、灵动、阳光”的校园。
文化引领,明晰职业意识
作为一所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公办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立足于“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水文化思想,要求教师学习水的秉性,有教无类,把教师成长和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教师成长带动课堂生长,以课堂生长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提出基于内生式发展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挖掘学校内部资源,集校内人文之力,唤醒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学校首先转变教师对职业的认知,以学年度为单位,有序引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一是通过思政课,利用特殊节日、党员活动等契机,组织教师学习职业行为准则,举行师德宣誓仪式等,明确职业底线;二是利用身边榜样,通过双周一次的微党课宣讲、一月一次的主题教育、一学年一次的责任教师评选等活动,帮助教师明晰职业定位和努力方向;三是以三年为期,帮助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引导教师有效规划未来。
学校以培养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领导策划力为突破口,赋予教师自我研修及成长的动力,给予教师幸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
课程服务,培养职业技能
西坞街道中心小学完善教师培养课程,提出“三色”素养,即本色素养、底色素养和增色素养,将其纳入校本研修项目。
本色素养要求教师掌握粉笔字、硬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五项基本职业技能;底色素养结合学校特色与教师个人专长,包括小篮球技能、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增色素养包括教师智能化办公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等。
学校围绕“三色”素养,组织教师集中培训或分散学习。在分散学习中,学员教师每周按要求练习“三笔一画”,期末考评晋级和总结;普通话每周一测,教师两周一次轮流主播时政,一学年一次考评,成绩最佳的六位教师晋级通关,制作并推送语音作品作为通关展示等。
集中培训围绕教学科研能力展开,将教学科研能力分解成“三力”,即教学反思力、论文案例撰写力、论坛课题行动力,通过“三力”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素养。
“小篮球”是学校特色运动项目,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两套《小学生篮球韵律操》,学校篮球队连续多年获得市区级冠军,学校先后被授予“宁波市训练点”“浙江省阳光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还要求教师围绕备课、上课、改作业、命题、辅导“五认真”开展教学活动。在“校长约课进课堂”中,校长推门听课,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掌握教学状况,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巧思上课;在“全员一师晒一课”活动中,全体教师参与执教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调研课、家常课等晒课活动。
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举办一次教学节活动;建立校级课题研究档案和P5培优辅差资源库;提出“35+5”的教学建议,即基础新授35分钟+培优练习5分钟;组织教师编制与筛选优质命题供任课教师落实到5分钟的教学中;落实学生周周清题、月月测题,以此提升教师备题能力,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实效。
成长导航,学分培训规划
学校从实际出发,提出五年一轮的教师学分培训计划,形成私人定制式对口培养方式,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获得理想效果。
首先,将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按职称、荣誉、入职年龄等,分为起航教师、远航教师、领航教师三个层级,每位教师对应不同发展目标;实施“青蓝工程”,组织领航教师和起航教师结队,引领新教师成长;每位教师拥有一份私人定制式专属成长导航手册,教师按手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发展任务和个人成长计划。
其次,科学建构朗诵群、读书群、课题群、论文群、备课群、书法群、绘画群等成果互动型学习群,教师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更新教学理念,资深领航教师点拨引领青年教师;组织一周一次的教研讨论,双周一次的教师微主播,一月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等,使学习更有成效;按阶段工作任务,分学科小组成立优质课集训群、教坛新秀集训群、论文修改群等项目帮带型学习群,由特长教师负责工作,组织学科教学节、青年教师赛课、论文提升辅导活动等,帮助教师通过解决专项问题提升教学能力。
再其次,多层面为青年教师构建活动成长平台,通过校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