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三尺讲台,四季轮回,留下了三代人的身影。在金山这个“教师世家”,三代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求功名利禄,只愿桃李满天下。教师的烙印,从教的缘分,早已深深融化在这个家族的血脉里......眼前这张全家福,是一家三代。照片中的5人都有着同一个职业——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守望相依、薪火相传的育人故事。第一代的教师之路·岁月峥嵘爱生如子爷爷:宋一庚、语文老师奶奶:陆慈芳、语文老师“陆老师,我们来看您了!”就在前不久,陆慈芳已经退休的学生们一起来探望她,师生们聊着往事,仿佛又将时间拉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这就是做老师最幸福的时刻,那么久了学生还记得你。”采访伊始,陆慈芳就难掩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图片说明:陆慈芳(前排左三)与学生们合影年,17岁的陆慈芳踏上了教师之路,“那时,从家里到学校要走40多分钟的泥泞小路,还要跨一座石板搭的窄桥。雨天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当时年纪小,有时还会哭鼻子。”陆慈芳回忆道。尽管条件艰苦,但凭借着对教师的热爱,这条路,她一走就是39年。图片说明:青少年时期的陆慈芳刚解放时,师资匮乏。爷爷宋一庚也就是在这时候,响应国家号召,与奶奶陆慈芳一样,成为了一名老师。图片说明:教师伉俪陆慈芳(左)与宋一庚、摄于年3月在爷爷奶奶刚从教的年代,农村教学条件艰苦,没有正式的校舍,农民家的老旧空房子就成了教室;没有操场,老师们就带着学生,将村里的荒地,一点点把泥土挑去,愣是开辟出一个操场。没有工资,唯一的报酬就是学生家长给老师作为学费的稻米......但,有的是想用知识改变学生命运的理想,有的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理想信念,有的是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的准则。图片说明:陆慈芳最先任教的黄汶小学就这样,奶奶陆慈芳和当时的另一名老师,组成了学校全部的“师资队伍”,当起了“全科教师”。白天轮流教各门学科,晚上辅导扫盲班,几乎全身心扑在了教育工作上,这样的日子纵然清贫辛苦,但因为收获了满天下的桃李和学生的喜爱,回忆起来却也甘之如饴。“一辈子在学校,一辈子当老师。”这句话放在奶奶陆慈芳身上,恰如其分。图片说明:教师伉俪陆慈芳(左)与宋一庚而爷爷宋一庚则被当时学生对知识的极度渴求而深深感染,“那时候,一些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学到一半就辍学。有的学生比老师年纪还大,已经生儿育女,但还是拼了命地来读书。”当时,一位学生患病却仍想坚持上学,深受感动的宋一庚就一路背着他从大石头这,走了9里路到学校。他背起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和一份为师育人的责任担当!爷爷宋一庚谈及成为教师的初心,奶奶陆慈芳说:“小时候家里困难,上学晚,但自己对知识和学校很渴望,正是这样,打小对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非常崇拜。所以我想当老师,也想让我的后代同样成为老师。”奶奶的这个最初的梦想,如今,真的在自己儿子和孙女身上实现了!第二代的教师之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们爸爸:陆卫、美术老师妈妈:李长妹、幼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句歌词,在爸爸陆卫身上成了最真实的写照。图片说明:陆卫工作照在看着父母左手捧书本、右手执教鞭的身影中长大,多年后,陆卫自己也站上了那方讲台,至今已站了34年。只不过他的手中拿的是绘笔、颜料和画板。“我成为一名教师,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记得小时候,妈妈曾接了一位家里有困难的学生到家里来,跟我同吃同住,睡在一张床上。当时我就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伟大,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图片说明:陆卫美术作品——《父亲》年踏上教师岗位的陆卫,回忆起刚工作时(界山小学这所村校)的教学条件也依旧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的教室是由原先的庙堂改建,黑板上都是裂缝,写上的粉笔字歪歪扭扭。教室的窗户是用纸糊的,用稻草把缝隙填满。”相比父母,虽然教学条件已有所改善,但依旧较为简陋,“现在我工作的张堰小学,各方面硬件设施都非常现代化,还有影剧院。”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教育飞速变化的陆卫,满是欣喜。因为对艺术的热爱,陆卫最终选择了当一位美术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