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随着时代发展,“卓越”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追求,卓越教师培养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前进方向。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培养新机制”。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共设置5种类型、80个改革项目。其中,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0个,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唯一获得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高职院校。
年6月,彭进与中二班小朋友做吹泡泡的体育游戏
“国家培养我,就是让我去乡村教书育人,回到初心就好了” 为了乡村的孩子们,开阳县永温镇幼儿园幼儿教师彭进毕业那年放弃保送本科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履行承诺去乡村教书。近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贵阳幼高专)举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毕业生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其中,级、级毕业生81人回到母校进行师资能力再培训。培训会上,记者见到这位大家称赞的乡村男幼师。 彭进是贵阳幼高专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级卓越实验班学生,也是贵阳市级免费师范生,获得“年全国职业院校首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贵州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贵州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贵州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校三年,通过层层选拔,先后获得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并于年获得加拿大温莎LAKEVIEWAMONTESSORISCHOOL跟岗学习、年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机会。 回忆毕业那年自己的选择,他仍然感慨万千。 因各方面都很优秀被保送本科院校学习,这让他面临艰难的抉择。选择升学,弥补了三年前高考的遗憾,也让未来多了许多可能;选择承诺,步入乡村幼教,却有许多的不确定。冲动、挣扎、纠结困扰了他整整1个月,毕业前夕,他决定:“我应该回到起点,如果没有当初的免费师范生计划、没有卓越实验班,就没有我的今天。国家培养我,就是让我去乡村教书育人,所以,我决定去开阳县永温镇幼儿园,回到初心,一切就简单了。” 彭进说,他希望学以致用,去当一个孩子喜欢的孩子王;他希望坚守承诺,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让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他真的说到做到,“虽然刚刚进入幼儿园那年工作时有诸多不习惯,但经过半年的适应,现在更加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特别喜欢我,我在幼儿园里比女老师受欢迎多了。”如今的他不仅成为幼儿园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也成长为幼儿园骨干幼师。
年10月23日,彭进走访留守贫困儿童家庭
“最重要是培养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 “乡村振兴需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儿教师,今天的城市和乡村联系得更加紧密。所谓科教兴国,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重要。”贵阳幼高专学前与特殊教育系副主任赵俊介绍,贵阳幼高专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就是培养乡村幼师去最基层地方开展教育工作,该项目除了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还有毕业后,教师会跟踪走访毕业生基层教学和生活情况。此次返校再培训专门邀请山西省幼儿教育学会副会长,太原大学教授荆在京教授讲授《卓越幼儿教师成长路径》课程,贵州师范学院王祥教授和杨智教授讲授《卓越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课程。目的不仅是提高乡村幼师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多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受到交通和地理条件不便等诸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乡村学前教育的职业吸引力不够强。赵俊坦言,培养幼师最关键的其实是培养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平时在校教育、跟岗实习过程中,让学生们走进乡村,体验为乡村教育奉献了一生的无数乡村教师,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他们懂得,振兴乡村教育,离不开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让学生以未来乡村教师的身份亲身感受真实的乡村、体验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品读他们的人生经历,才能更好地体悟乡村教育的困境与挑战,明确作为未来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毕业生彭进是乡村幼师的好榜样。”赵俊说,在校实习时,彭进去过省级示范园、县级示范园、乡村幼儿园等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也去过国外幼儿园跟岗学习先进的幼教技能,他本可以保送本科,但是最终仍然能够选择做一名乡村幼师,很难得有这份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所以他就能克服各种困难,留得住、教得好。 74名毕业生服务余乡镇幼儿和家庭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点亮乡村的文明之光,滋润乡村教育的沃土。 “作为承担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院校之一,目前,已经有74名卓越实验班毕业生践行合约服务余乡镇幼儿和家庭,包括教育服务余名留守儿童。他们用自己的承诺和行动守护孩子的童年。”赵俊介绍。 为培养学生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贵阳幼高专一直探索更有成效的培养路径。比如寻访乡村教师、撰写乡村教师口述史,就是重要一环。学校认真研究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卓越乡村教师的要求,为乡村定向师范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使他们能够适应乡村全科教师的需求,此外,还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乡村学校共同探讨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引导他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段艳
编辑胡锐 编审田旻佳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