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44.html
唉嗨,唉嗨。你是哪一个?我是天上王婆婆。你来做什么?我来要小狗……
这是小时候做的游戏《排小狗》:许多人坐在地上,一个人站立做抢小狗状,边做边念,欢乐无比。
其实,小时候做的游戏可多了,边做边唱念的还有《躲猫猫》《老鹰捉小鸡》《点豆》《翻粑粑》《捉耗子》等等。譬如《躲猫猫》游戏,首先用块毛巾或者布蒙住一个人的眼睛,别的人躲藏。当躲藏好后,扎毛巾的人喊:“耗子紧紧躲,猫来就找着。”被蒙住眼睛的人则听音辨位,开动思维,应用智力想办法找出躲藏的人。《点豆》是一个人张开手掌伸着,其他的人用一根手指伸向手里,但要防止被捏住,众人边点边念:“点点豆豆,黄牛咳嗽,张飞骑马,拿着哪个挨刀剐?点豆点,自蒙眼,蒙眼花,种芝麻,芝麻癞,捉田鸡,张三来,撵出去。”《翻粑粑》是二人手拉手反向朝外翻,边翻边唱:“翻粑粑,结果果,你卖秧,我卖药,卖到黄泥河,给人包脑壳。”所有这些唱词,其实就是儿歌,也叫童谣,在童年时代,它伴随着游戏陪我们度过美好时光,在娱乐的同时也开发了少年智力。
上学后,在乡村小学里最流行的游戏是抓石子、跳海、打陀螺、滚铁环、斗鸡等。抓石子又叫拿礋,大家比谁丢得高,且稳稳接住,卡、背技术比谁能抓住更多石子或用手背接住固定数目的石子。跳海用粉笔画一个海牌图形,用一块瓦片丢在相应位置,人们单脚跳进去,将瓦片按位置逐一踢出。打翻包,都是用纸织的包,一个放在地上,手执另一个用力砸下,将地上的包砸翻过来为赢,否则为输。游戏就是这样,都有规则。打陀螺实质上是文明叫法,在宣威乡村土语叫打得路,用木头砍成圆锥体,再用鞭子抽,使其旋转,比谁转的时间长,且声音叫得响亮,有时抽得好,陀螺的叫声有如飞机,嗡嗡叫。翻毛特则是一边拍打毛特,一边旋转翻身,比谁翻得高且翻的个数多。总体来说,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体育性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含有一定技巧,可以说是体育的初级阶段,现在打陀螺已被许多地方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实质上,每一项体育初始时都含有游戏性质,也含有技巧性。
接下来就得说点智力方面的游戏了。我们最常玩的就是成三棋与挑夹棋。这两种棋都是双人对弈棋,不像围棋、象棋、军棋需要买棋盘棋子,非常廉价简单,在八十年代的物质经济匮乏年代,毫无疑问给乡村带来了许多娱乐。那时候,随便找一节粉笔或者能画出痕迹的砖头石块在石板或地板上画个棋盘,捡一些石子充当棋子即可。说起来,成三棋是很古老的棋术游戏,原本叫九子棋,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的古埃及,在我国,多年前就有了此种棋。该棋棋盘上有24个格点,对弈双方各执九颗棋子,轮流下到棋盘空位上,如果一方有三颗棋子连成一条线,就可吃掉对方一颗棋子,被吃棋子的位置,对方不能再下棋子,下完棋子就可以移动自己的棋子以走棋到相邻位置,以形成三子一线吃对方棋子为目的,直到吃到对方只剩下两子,不能再形成三就为输了。挑夹棋是以挑和夹的方式吃对方的棋子,挑如扁担,当在一条线上中间一颗是自己的,两边两颗是对方的,就可以吃了那两子,并填上自己的棋子,一直到将对方棋子吃得只剩下一颗且逼到角落无法再走时为胜。
童年游戏亦是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少见,偶然想起,倒觉得有许多时代特色,我们不必慨叹远去的童年,但是要记住曾经有过的,是它们支撑文化的发展和促成人类阶段性的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