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献给二十年前的中师生

白癜风怎么治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20319/10461987.html

中师生是中等师范学生的简称,如今,已经鲜有人提起。

但在二十年前,初中毕业之后考“中师”,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一次“鲤鱼跳龙门”,是难得的机遇。

在所有中专类别里,中师生属于“提前批”录取,分数线很高,录取率很低,一般人“望而却步”。但中师生享受包分配工作的政策。考上了,就意味着可以跳出“农门”,就有了一生的“粮票”。

所以,能够考上中师的学生,往往是一个学校数一数二的尖子生。谁家要是有小孩考上了中师,那就是最光耀门楣的事情,不仅父母引以为傲,整个家族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祝贺,觉得脸上“有光”。学校也会在大门口张贴喜报,那些考上了孩子的名字,就成为乡亲们教育自家孩子最好的榜样。

中师生毕业的时候,也才十八九岁,看上去,还显得有点“娃娃气”。但他们只要往讲台上一站,专业素养也就显现出来:普通话字正腔圆,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端端正正,不管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除了英语是短板,其余课程随便哪一门,都能讲得有板有眼,更不用说弹琴唱歌跳舞打篮球,样样精通。

一个合格的中师生,简直就是一个“全科”老师,很快就成为一个学校教学教研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教小学绰绰有余,还有很多人,成为中学的“把关老师”,用骄人的成绩,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

“英雄不问出处”,多少中师生,扛起了乡村教育的脊梁。他们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可也在时代的浪潮下,感受到了种种说不出的苦楚。

当年的“学生老师”,如今的教学骨干,仍担忧自己“学艺不精”。

能够考上中师的学生,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妥妥的“学霸”。因为大家有着类似的成长背景,多半属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然,也不乏部分工薪阶层的孩子,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无悔地选择考入中师,因此,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可以说是中师生的一个共同特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中师生的课程设置也凸显“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相融合的特点,既要把一些知识点融会贯通,还要注重教学技能和师德师风的培养,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训练。

中师生的学业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每个学期,都有文化知识考核,还有教学技能考核,日常表现也会被计入学期末的评优考核范围。三年的中师学习下来,人人都有一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师生毕业之后,大部分被分配回了各个县城的乡镇中小学。那时候,刚毕业的中师生,走到哪个学校,都不陌生,因为除了民办老师,大部分老师都是自己的师哥师姐。所以,哪怕生活、工作条件艰苦,也丝毫不在意。

以百倍的热情对待工作,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勇挑教学重担,班主任是必不可少的历练。如果是寄宿制学校,则每天晚上查寝之后再睡,每天早晨陪着本班学生跑操。在上讲台的同时,还一边坚持学习,生怕自己犯下“讲错知识点”等低级错误。

正是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中师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有的老师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一届学生带下来,早已经褪去了幼稚,尽显成熟。而若是从初一带到初三,简直是完成了一个真正的“成人礼”,再也无惧任何挑战了。

教学、管理班级、教研、自我成长,对于中师生来说,这些都是永恒的课题,每接纳一批新的学生,就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从前的经验只能参考,不能全盘复制,教学相长,永远在路上。尤其是在与那些“科班”老师对比时,总觉得别人学的知识更系统,更专业。因此,不管何时,都不忘坚持学习,补齐短板。

读中师的日子,是一生中最甜蜜的回忆,但也留有遗憾。

读中师的时候,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家,女生们自称是姐妹,男生们自称是兄弟。每个星期都会开展星级卫生寝室评比,大家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把寝室装点得温馨又大方。哪怕一个学期只能回一次家,也不会觉得腻烦。

除去文化课程,更多是能力素质的培养。每天的第七节课,就是各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每个人都可以选修一门艺术课程,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物理生物,门类很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

很多中师学校,还会在每周二,组织学生看电影,精选好莱坞大片,或是经典国产影片。作为一个师范生,我至今都还记得,和同学们坐在大阶梯教室里,看《泰坦尼克号》的场景。而影评分析也会被拿到文选课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会赏析。

那时,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一台电视机,除了每天固定收看《新闻联播》之外,男生最爱的就是看篮球比赛转播,女生最爱的是各种言情连续剧和综艺节目。乔丹等明星至今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然,唱歌比赛、篮球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同学们或独自上阵,或组团参赛,总是留下一串串成长足迹和欢声笑语。

中师的学习氛围浓厚,但总是充满了快乐!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每个学期,保送上大学的名额有限,只有一到两名。而要想成为那个幸运儿,就必须让自己优秀得无可挑剔。

而那一两个被保送的优秀学生,则又会成为一届学生集体仰慕的对象,并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积极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哪怕没有进入大学校门,也能凭借自己的勤学苦学,获得个货真价实的大学文凭。

但分水岭也就在那个时候形成,那些上了大学的中师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省城的中学教书,真正走出了大山,这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望尘莫及的了。

二十年前的中师生,忽而已至中年,不胜唏嘘,不胜感慨!

二十年前的中师生,有的搭上了包分配的末班车,有的却被甩在了“车外”。就拿我的同学小芬来说吧,她是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师范的,当初也承诺包分配。但毕业之后,政策却出现了变化,小芬当了两年代课老师之后,才实现了转正。

那个时候,乡村学校的老师出现了饱和,学生数量也屡创新低。还一度实行末位淘汰制,连续两年所教班级考成绩排名靠后的老师,则面临着提前“下岗”的危机。

在此情况下,小芬和她的同学们,迫于无奈,只得办理“停薪留职”,奔赴沿海地区打工,当然,他们有的去了农民工子弟学校,有的去了收费很高管理很严的私立学习,用火热的青春,在异地他乡为着“当个称职的教师”而努力学习着,也为了养活自己而奋力打拼着。

但家人们仍旧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回来,继续当一个“有编制”的老师。或许,一切都是命运的选择吧。十几年后,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又多了起来,各个学校,也对那些“出走”的老师再一次抛出了橄榄枝。

于是,小芬和她很多中师同学又回到了家乡任教。虽然工资待遇比沿海地区少了很多,但他们历经那么多,也算看淡了很多。

继续坚守,再一次成为人生的选择。

二十年前的中师生,忽而回头,已经四十来岁了,一路走来,不简单不容易,很无奈。

只是,一切都无法重来,但既然选择了,也就无怨无悔,铭记那些美好的,淡忘那些艰辛,依旧在为美好的生活努力打拼。

加油吧,中师生!记得为自己点个赞,负重前行......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