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的小香港红瓦寺鸳鸯楼

在成都红瓦寺街18号里,有一处充斥着旧时烟火气的古老院子。那时的你,会和小伙伴在院子里捉迷藏,会趴在爷爷腿上听大人们讲故事,或是坐在阳台上数天上的星星……院子没有名字,却藏着属于老成都人的旧时光。1隐匿在市中心的鸳鸯楼第一次来红瓦寺街,就被街边墙上印有川大的文字吸引。后来才知道,这里离川大很近,曾经在红瓦寺街18号里,住的大多数都是川大的教师。整条街树木成荫,尤其那一棵梧桐树长得最为漂亮,翠绿色的树叶轻轻敲打着居民楼的窗户。走进18号大院里,一股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有围坐在石头桌面前打扑克的大叔,也有单元楼下坐在藤椅上乘凉的阿姨。听附近的人说,她们的就是传说中的“包租婆”。初次见到红瓦寺鸳鸯楼,我很震惊。整栋楼被两个相对而立的楼梯连接着,楼与楼之间挨的很近,却无法触碰,像极了一对苦命鸳鸯。上个世纪70年代,校方为解决青年教职员工住房问题,建造了这栋大楼,分配给已经结婚有小孩,或者打算结婚,准备生育的人。“鸳鸯楼”就是这样被叫出来的。看着这栋楼,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香港电影《功夫》里的“大杂院”。破烂的门窗,生锈的铁栏。这栋7层楼高的老房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围城,抬头一看,顿觉压抑。这里的每一层都有老成都的影子,思绪恍若飘到了以前。楼层是错开分布的,站在这边的阳台,可以看到对面的人在干什么。邻里之间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只用朝对面或楼上喊一声就行。一个阳台有两家住户,门里面是个小套一,厨房都在外面。可以想象以前所有人在阳台上做饭的场景,香味四溢。到饭点了,还能去某家蹭口热饭。那时候房租也很便宜,每个月-元不等,就能拥有自己的单间。炎炎夏日,大人们摇着一把蒲扇坐在院里,说着家长里短,看着周围小孩嬉戏打闹。这样的生活多惬意啊。直到看见楼下的外卖车、共享单车,才把我拉回了现实。环顾一眼伫立在我面前的鸳鸯楼,很多住户的大门都紧锁着,阳台上的灶台积了灰,墙上留下了被烟熏过的痕迹。楼梯口晾着破旧的军绿色胶鞋,没人来收;地上的烟头,也没人清理。上锁后的牛奶箱,再也没被打开过。旁边几个醒目的粉笔字“请勿忘每日取牛奶”似乎在证明着,鸳鸯楼仍然有一丝烟火气。而这样的地方,租金都涨到了元。如果是你,会来住吗?2鸳鸯楼里的人都不容易鸳鸯楼旧时是教职工宿舍,如今却成了外地打工或做生意的出租屋。对他们这些人来说,鸳鸯楼就是“家”。在这个“家”里,住着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他们都有一段与鸳鸯楼的故事。我们在楼梯口碰到了正准备去上班的陈师傅。一身“蜂鸟配送”的工作服,很引人注目。陈师傅点了一支烟,骑上了电马儿。走过去以询问房租为由,和陈师傅聊了起来。虽然素未谋面,但陈师傅对我们并没有心生芥蒂,而是聊起了他的故事。陈师傅今年51岁,老家在资中,有一儿一女。儿女双全,本来是最幸福的,可他们一家却过的异常艰难。来成都很多年,先后搬了3次家,才租进了鸳鸯楼。房租块一个月,还要交50%的中介费,对于陈师傅一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问起为什么要来成都,陈师傅回想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他说最穷的时候,是接到正在读高中的女儿要生活费的电话。那时的他,包里1块钱都没有,嘴上还要答应女儿一定准时把钱打过去。挂了电话,陈师傅和妻子都哭了。思来想去,陈师傅向老板预支了块工资,按时打给了女儿。后来,陈师傅的儿子考大学,原本想着如果考不上二本就不读了,谁知道儿子如此争气,拿到了二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陈师傅喜忧参半,家里没钱,但必须要供儿子继续读书。于是,在儿子收到录取书的第二天,陈师傅带着仅有的块,毅然决然动身去成都打工。两个月里,他在餐馆帮工、找朋友借。9月开学时,为儿子凑齐了学费。我们问陈师傅为什么不找亲戚帮忙?陈师傅坚定的告诉我们,他不想麻烦亲戚,是怕以后听到亲戚说“你儿子当年上大学,还是我们出的钱!”。这句话,对陈师傅来说,比没钱还难受。不过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陈师傅得知外卖赚的多,就辞掉了餐馆的工作,改行送外卖,现在也能存下一些钱。“我们这组有40多个人,我排名第三,好评率%。”。当陈师傅给我们看他每个月的业绩时,脸上满满都是自豪。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51岁的陈师傅,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在鸳鸯楼里居住的,除了像陈师傅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有附近餐馆打工的,以及自己做小生意的人。他们就这样,在鸳鸯楼一住就是许多年。看着这里的环境,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拆了。曾经住在这里的教职工搬了新家,鸳鸯楼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3网红鸳鸯楼摄影达人必打卡地这座有40年历史的鸳鸯楼,如今却成了拍照圣地。一下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波人。大概每一个来这里留影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情怀。这栋在时光里生长出来的老楼,拍复古文艺风,再合适不过了。鸳鸯楼里有泛黄的墙壁、陈旧的楼梯、斑驳的砖瓦以及午后慵懒的阳光做场景,你只需要静静待在那里,“咔嚓”一声,就能与岁月融为一体。瞬间的留影,或许就是永恒的记忆。不过,去鸳鸯楼拍照,一定不要打扰到里面居民的生活哦~城市在不断飞速发展,成都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却依旧掩盖不了隐藏在鸳鸯楼里的烟火气息。那种只属于老成都的烟火气息。鸳鸯楼历经了风雨岁月,却陪伴了成都人40年的光阴。未来的某一天,它也会华丽落幕,最后消失在我们眼前。但我们也要始终记得,有个叫“红瓦寺鸳鸯楼”的地方,曾温暖如家。-TheEnd-策划

成都圈子图片

小左文字

小左成都圈子原创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